我前不久写过一篇文章《靠政府拿钱出书是作家的悲哀》,文章面世后便得到了众多读者的反驳,有人说我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不管是哪个大爷拿钱,不管是用什么方式要钱,只要能把书出版出来就是本事,政府拿钱给作家出书,不是每个作家都能拿得到的,一是要看你的作品有没有价值,二是要看作家本人有没有这个能力拿到政府的钱,仔细想想,觉得这位读者说的话很有道理。要政府拿钱为你出书,确实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作家自己没有好人缘,没有游说的本事是根本撬不开政府的“口”的,所以读者才说,“靠政府拿钱出书也是作家的本事”。
读者小闻说,你看看时下的文坛吧,真正能靠市场运作出版发行的图书又有多少?如果出版社都靠市场运作来挣钱也会举步维艰,所以少不了政府这块“肥肉”了。时下多数政府在大喊振兴文学事业,其中做的比较好的就是重庆市了,今年重庆市就拿出50万块钱,扶持了10位作家出书,尽管说这些书在市场上并不看好,但总算是出版了,能得到政府扶持出书的作家也是一种荣耀,落选的人还羡慕的要命呢。作家本人就更加的自豪了:“你看我的《XXXX》书,就是写得好,连XXX领导都看中了,政府都要扶持我出版了。”作家自豪了,出版社也笑了,因为政府扶持出版的书没有任何出版风险,至少说不会亏本,稳挣!再想想,如把果这些扶持的书拿到市场上去市场化运作,这些书还会成为出版社的抢手货吗?
读者刘牛说他有个朋友一年内就出版了两部小说,每部书都只印了500册,出版经费是他拉赞助得到的。他拉赞助时说出本书要两万块钱,就按两万块的标准找企业或政认部门赞助。等书出版了,又把这些书卖到政府部门去,因此每次出版书,他都能赚钱。打着出书的幌子拉赞助,为的是挣钱,可想这种书的质量会是怎样的了。他之所以能拉到赞助,根本原因是他的工作部门和职务有某些特权,书出了一本又一本,别人都叫他“作家部长”,不知道这样的“作家”算不算作家,而本地真正的作家,真正有价值的图书却得不到政府部门的赞助,这里又诞生了一个新现象——腐败出书。
这些年来,官员出书蔚然成风,有的甚至还是“枪手”代写的,出版社或文化公司就很乐意与政府官员合作出版,因为官员们出书大都是政府买单,没有风险,只有赚钱。官员出书,也可以纳入政府扶持文学出版事业范围内,一般情况下,各级政府部门每年都应该有一笔扶持新闻出版业的专项资金,只是这笔资金如何用,花落谁家就很难说。因此谁能拿到政府这笔资金,得到政府扶持,确实是一种本事。
政府扶持出书,也滋生了许多伪作家,作家是靠作品说话,但人家出版了作品,自然就成了作家,现在这个随便扔一个酒瓶就能炸到一个作家的时代,各地区都有作家协会,作协会员当然就是作家了。
伪作家的作品,在市场上是买不到的,一般只在政府部门流通,由单位买单,免费送你阅读,但这样的作品不知道有多少人喜欢读。
我国是出版大国、强国,2009年全国共出版图书301719种,其中新版图书168296种,重版、重印图书133423种。而真正能像《哈里·波特》这样受读者欢迎、能在全球畅销的又屈指可数。走进书店,琳琅满目的图书让人眼花缭乱,不知道这些图书里有多少是靠政府扶持的,或出版社与政府部门合作出版的,或是靠政府赞助出版的?
当然了,不管以什么方式出书,总之,图书市场是热火朝天的,不管用什么方式出书,总之书是出版了,也为红红火火的图书市场和出版业添砖加瓦了,也都算得上是在为文化事业做贡献。(雪燃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