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的世界无拘无束充满幻想,因而,他们的创作随心所欲,构图大胆,画面极其丰富浪漫,对生活充满憧憬……
綦江少儿版画这种独特的风格令美术界人士赞叹不已!
綦江少儿版画方兴未艾
文 / 张学成
綦江是个山青水秀的地方,这里拥有丰富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底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綦江农民版画在全国声誉鹊起,这些古朴稚拙、夸张浪漫的作品,一出现就以它们独特的地域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打动了国内外观众。为綦江赢得了“农民版画之乡”的美誉。在农民版画熏陶下,綦江少儿版画创作活动活跃而繁荣,它继承了綦江农民版画的古朴、稚拙,又有现代乡村生活语言。孩子们的作品视觉奇特,色块对比强烈,具有强烈的震撼力。
普及发展
少儿版画创作活动如雨后春笋
1985年,县城几所学校先后成立了“儿童版画小组”,县里成立了“少年儿童版画创作研究会”,1988年,陵园小学成立了“少儿业余美术学校”,接着,陵园小学、重冶子弟样、三江镇中心小学,联办了一年一度的儿童画展。全国首次评选千名“小画家”活动中,綦江评上了3名。
1993年,重庆市教育局、市文化局和綦江县教委在重庆、北京先后举办了“綦江县陵园小学儿童画展”。美术界知名学者王琦、古元等观看了画展并作了极高的评价。《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央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了展出盛况,陵园小学获得重庆市文化局授予的“儿童绘画校园”称号,陵园小学的成功极大的鼓舞了綦江人,陵园小学的艺术教育经验随之在全县推广,艺术教育之花在全县越开越灿烂。
1999年11月,教育部将綦江确定为“全国农村艺术教育实验县”。綦江人确定了“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推进素质教育”的改革思路,加大了艺术教育工作的力度,“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健体、以美促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县里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的县艺术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也相应成立了艺术教育领导小组。同时,綦江县还将艺术教育纳入各级教育发展整体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完善艺术教育督导评估机制。采取多种渠道扩充和培训艺术教育师资外,还定期开展艺术类学科县、乡、校三级基本功培训和竞赛。优化艺术教学课堂,提高艺术教育质量。搞好科研,探索艺术教育规律。2000年4月,又确定了17所艺术教育实验学校,通过这些点,辐射本乡镇,从而带动全县艺术教育的发展。充分利用农民版画之乡的优势,开展少儿版画创作活动的普及和发展。从2000年开始,綦江县每年一届开展少儿版画创作活动,分南、北两片举办美术作品联展。
各校在指导少儿版画活动中,始终坚持“自愿为主、课余为主、参与为主”的原则,特别重视对儿童生活情趣、观察力、动手能力培养和意识薰陶,较好地处理了美术与其它学科、艺术教育之间的关系,促进了全县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
素质教育
少儿版画活动如火如荼
2001年5月,綦江少儿版画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此次展览有100余件作品与观众见面,整个展览大气、活泼、色彩缤纷,具有浓郁的山乡风韵和儿童情趣。
孩子们的画保持了农民版画的总体风格,画面上,勤劳的老农,天真的苗女,丰收的田野,繁荣的集镇,骑牛吹牧笛,杀年猪,晒谷子……乡土乡情,在孩子们的刻刀下栩栩如生,充满灵气,让人回味无穿,令观赏者惊叹。美术界对綦江少儿版画给予了充分肯定。展览中,8名綦江小学生在中国美术馆制作儿童版画的现场表演,给观众和专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次展览,便是綦江艺术教育成果的集中展示和汇报。綦江艺术教育已取得了丰硕成果,少儿版画活动得到更大的普及和开展。全县开展版画活动的学校达150余所,创作小组260多个,学生8000余人。已有300多件作品发表于各级报刊。200余件作品在国内、外展出并获奖。綦江少儿版画活动如火如荼。
綦江人对少儿版画的创作作了大胆的探索,创作材料、创作方法上都找到了很好的路子。用吹塑纸制作版画,据说这是綦江人的发明创造,吹塑纸粘在三层板上,再用电铬铁刻线,印起来比较方便,这种材料经济实惠,而且做出来的作品来还有一种别样的生动效果。这种经济实惠简单易学的方法,为普及少儿版画活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是綦江人的创新,綦江人的智慧!
美国迈阿密大学艺术学院巴巴拉教授来綦江考察儿童版画后兴奋地说:“这里有学院里找不到的艺术!”
走出国门 少儿版画风光无限
2002年4月5日,綦江少儿版画作品在法国巴黎《欧洲时报》光华画廊展巴黎展出。
“我比太阳高”、“全家走过新虹桥”、“苗家采山节”等100多幅版画作品是从先后两次在北京展出的作品中精选出来的。这些表现綦江山乡生活,想象力丰富,构图大胆,饱含山乡风韵,充满童心童趣的少儿版画作品,为法国观众描绘了平时难以领略的中国儿童眼中的牧野欢歌。使法国朋友和旅法同胞从一个侧面了解到中国西部地区少儿丰富、生动的生活状态。同时,也了解到綦江、重庆乃至整个中国教育改革的丰硕成果。
法国光华画廊负责人王伟珍女士说,綦江少儿版画题材质朴,想像力丰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西南部地区儿童的生活现状和教育成就。画展引起了巴黎许多学校和学生家长的极大兴趣,仅两天时间,已有数百名法国学生和华裔儿童预订来参观。直到晚上近8时,仍有不少参观者流连忘返,不忍离去。在参观中,一对法国父子仔细观赏询问、了解版画创作过程,竟一口气巡回参观了三次。
綦江少儿版画让法国朋友一饱眼福。綦江少儿版画走出了国门!
反思 少儿版画的发展和希望
李恕膨、唐荣伟、杨彦旭、杜咸杰,是綦江县少儿版画辅导活动中比较有成就的老师,从陵园小学最早成立、“儿童版画小组”开始,到县里成立“少儿版画研究会”,他们都至始至终参与其中,可以说他们是綦江少儿版画发展的见证人。杨彦旭因为少儿版画辅导方面的成绩,几年前不仅被破格聘为美术高级教师,如今他已经从教学第一线调到了县教科所负责全县中小学校的美术教研教学指导工作。说到少儿版画,杨彦旭很兴奋,他对少儿版画的发展充满信心!他说,如今有县领导的重视,他深信少儿版画会有更大的发展,以綦江少儿版画的独特风格,定能成为耀眼的艺术之星。
笔者先后走访了少儿版画活动开展的比较红火的学校,就少儿版画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走访了部份美术老师。老师们指出的问题,综合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创作体裁的问题。今天的少儿版画已经发展到了比较辉煌的阶段,作品题材基本上已包揽了孩子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今天的少儿版画从题材上看,出现了大同小异的局面,过多地渗进了现代时尚绘画风格。而少儿版画真正受人青睐的地方,恰好就是孩子们生活中原汁原味的场面。
二是少儿版画中的成人味儿过重。纵观少儿版画,我们不难发现成人的痕迹,少儿版画应该以孩子们自己的生活为根基,用孩子们自己的绘画语言来表现他们的生活学习。老师的辅导只能是穿针引线的作用。而实际上,有的少儿版画是由老师构思学生加工制作的,有的仅管是学生构思出来的,但也通过了老师修改润色,老师满意了学生才能动手制作。这样的作品基本上失去了孩子们自己的语言。
三是少儿版画的色彩问题。孩子眼里的世界里是缤纷多彩的,他们用色大胆随心所欲,所表现的物象也在似像非像之间。一头黄牛,可以分割成几块甚至十几块不同的颜色,他们也不会考虑用色的合理性和冷暖色调的对比。但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少儿版画作品都用色规范,冷暖色调搭配合理,内行人一看就知道是老师的功劳,专业性太强,失去了孩子们用色的心理常规。
四是过份讲究技法。老师们的专业技法渗透了孩子们的整个创作过程,这样不但失去了少儿版画的本味儿,还防碍了孩子们对绘画的热爱之情,不利于孩子们创作积极性的提高和创作思维的发展。
反思自已的不足,是为了更有利于不断完善和发展。可喜的是,许多美术老师在不断的教学探索中,已经看到了这些问题,老师们已经在为改变这种弊端而努力了。他们充分尊重孩子们的思想,放手让孩子们大胆构思创作,只做创作上的启发引导,不做创作制作时的规范要求,从牵着孩子们的手创作,到放心让孩子们去做,老师们成了正直意义上的引路人。这样的结果是,孩子们的兴趣提高了,胆大了,创作思路开阔了,创作出来的作品也更贴近他们的生活。
笔者发现,越是边远的乡村学校,孩子们的版画作品越是有味道,这种味道也只有乡村的孩子们才具备,乡村孩子制作的版画更有大胆的想象力和自已独特的方法,没有木板、刻刀,他们利用废旧的硬纸板,用剪刀加浆糊的方法,然后再利用纸板的凹凸,进行印制。这种方法被称之为“纸贴版画”。乡村孩子创作的作品更具乡土气息,作品里渗透泥土的芳香,有着浓浓的乡音乡情。透过他们的作品,我们看到的是綦江少儿版画更加辉煌的未来。
==连续阅读==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