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OTT思考之:因势而生易,顺势而长难!

(2013-06-05 10:05:03)

  一个新业务的未来不会仅仅取决于技术的好坏,更在于是否能够因势而生,且顺势而长。而检验这一切的核心还在于市场,在于商业循环的良性。否则也不会有小灵通这样的产品在中国大陆迅猛生长,却又飞速凋谢。因为他们做到了因势而生,却没有顺势而长。
       这两年一直在思考OTT,不是因为我做过IPTV,就顽固的排斥OTT,而是我认为基于IP的TV一定是未来,但未来的实现需要有一个有掌控力的主导者,纯围墙和纯开放都不是未来。新事物成长必然会面临困难,因势而生却不能抵挡风雨,那么不是夭折就是失去机会。而IPTV这十年,也是踏着无数的先烈公司的倒下而慢慢成长起来的。因此我了解一个产业的建立不易,而更重要的是产业一定要有自己的核心造血能力,即使起初微小,但终究会长大。幸好 IPTV做到了,但如果他们仅仅是满足于此,那么也终究是落幕,IPTV也需要顺势而长,进行蜕变,OTT的出现加快了这一进程。至于是叫IPTV还是OTT,这其实都是皮相。
         关于OTT的形态,其实2004年,最早的IPTV就很雷同,没有直播,都是点播,一个简单的视频网站的电视入口,但随着逐步在市场上的检验,直播,EPG、增值业务等等都在发生着极大的适应,应该说现在的IPTV的业务功能的存在都是是经过家庭用户实际检验的。新事物的诞生,不应该是对于旧有的完全的颠覆,创新不是完全另辟蹊径。而更应是取长补短。所以我对于替代论的说法一直觉得不是别有用心就是过于自大。
         当然:现在的OTT,还是和当年有了很大不同,这不仅仅是技术、硬件、软件、内容的根本提升,更在于产业环境的变迁,现在的网络条件足以支撑,流动人口,漂居白领规模绝非当年可比,互联网的普及率以及消费能力的提升,已经使得他们对于300元的盒子购买不存在障碍。但是,我个人认为,在中国,现在的独立OTT发展模式要成为一个产业,依旧存在着需要更多克服的瓶颈:
    1、商业模式的突破,付费虽然可行,但需要长期的培养,不仅取决于支付手段的便利,更在于新一代人的消费习性的真正建立;
     2、直播的不可或缺性,就如家里的自来水龙头,平时可以不用,但必须在那里,一拧就能出水,而不是说要用的时候还需要安装。这其实也是书房视频和客厅电视的差别。
     3、用户成长性所带来的变化,当作为个体人的时候,他考虑的是个性喜好,当成立家庭,盒子要满足的是家庭的共性喜好。但现在的OTT其实更类似DVD的作用。
       此外还有种种,这里不再重复,我总觉得,我们除了研究产品本身外,还要多从研究用户心理着手,不要静止的看用户群,还有关注其个体成长或环境变迁所带来的消费改变。
        OTT的优势无可置疑,互联网的趋势也是未来,但我们不要把互联网当成是万能的,互联网更多是通道,可以是电视屏拓展资源的渠道,而不是统治电视未来的平台。互联网是把双刃剑,具有打破旧秩序的力量,却不完全具备建立新秩序的能力。我们要用互联网的思维补全产业细节,但不要用互联网的行为主导电视产业。
       今年一直在探索IPTV+OTT,一则源于自己的IPTV情结,二则更认为IPTV和OTT互补才是趋势,不仅可以促成现有已经成熟的IPTV的顺势而长,同时可以更好的发挥OTT的自我价值。毕竟现在IPTV的产业链现在已经成熟,由商业回报反哺产业各环节,已形成良循环,而OTT,仍处于各自为战,以互联网法则竞争的单兵时代。
        其实OTT不仅仅是叠加IPTV,叠加DVB也是非常适合的,国外的HBBTV不也是如此么,只是国内局限于广电的市场化进程,广电来做DVB+OTT,可行,但受到各地自身条件的局限,难以全面推广,只会形成马太效应。而且现在广电行业的整体走势不明朗,之前的无论体制改革还是技术革新都虎头蛇尾,没有结论,没有方向,使得地方上也是不知所措。因此对于广电而言,DVB+OTT会有亮点,但恐难燎原。
        回过头来说说通信运营商,中国电信,以IPTV为主,OTT为辅的思路目前来看是正确的,一边通过规模提升收入,一边通过融合创新寻求突破。同时在合作中很好的把握住了自己的优势和价值,没有被简单旁路。媒体化将是电信运营商探寻自身传统业务转型的方向,IPTV就是切入点。随着未来规模的提升,以及由利益牵动的产业格局的变化,中国电信在这方面会有新的收获。
至于中国联通,并不看好其在这方面的探索,简单说,就是即想吃肉,又不想出钱,于是一边捣鼓IPTV,一边又折腾互联网电视,同时把自己完全置于管道商的角色,把所有的业务主导权都交给了牌照商。这种模式看似中国联通不需大投入,还捆住了宽带,获得了收入。但其实有点短视,不仅放手了现有的IPTV合法业务去参与政策风险尚不清晰的互联网电视业务,同时还把本质是IPTV商业模式的互联网电视业务的主导权拱手相让。
        在未来的宽带价格持续走低的情况下,不仅不利于中国联通的业务收入,同时也将丧失转型变革的机会。(窃以为是联通主要还是不想为IPTV进行投入,毕竟自身晚了一步后,看着电信开始有吃的,自己还得投入难免没面子,同时投入产出有周期性,联通调整又快,具体执行者也不愿干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事)。
        相比联通,最值得重视的是中国移动,以OTT的名义作IPTV,虽然用户量起步会少,但掌握了全业务资源的移动威胁会很大,而其中成长的关键不完全在于集团的策略,而在于各地方因市场压力而产生的紧迫感。
          总之,电视屏是未来,互联网值得拥抱,但如何定位,执行是关键。对于国内的OTT TV业务而言:因势而生易,顺势而长难!

OTT思考之:因势而生易,顺势而长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