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些年追过的武侠

(2013-06-01 13:05:40)
标签:

金庸

古龙

温瑞安

武侠

文化

分类: 灯下走笔

                                                                                                  文/灯少 

     

"武侠是成年人的童话

相信每个70年代出生的孩子,都会有过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坐在课堂把书放在桌洞里,竖着耳朵沉迷于刀光剑影的武侠世界的岁月。但这样的经历,对于现在伴着电脑,伴着玄幻、穿越长大的一代,应该是享受不到其中的乐趣了的。

记得看得第一本正式的武侠小说是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应该是85年左右吧,海峡出版社出的16开的大本,我老爸去买的,而且当时只能买到上本,下本得预订,后来才拿到。记得老爸还给我讲过《书剑恩仇录》,印响最深的是张召重如何恩将仇报,用石灰迷了眼睛,把他的师兄四肢给断了,但是后来我翻遍了书剑,也没看到这个情节,不知道老爸究竟是看到的还是编的,因为同样的遭遇,好像在给我讲武松的故事时也有雷同过。(记忆没错的话,我三年级就开始接触武侠小说了的。)

后来由射雕,到神雕,到天龙,到笑傲就开始了金庸的阅读历程,记得那个天龙八部是纸张很差的5本一套的,到我手里时书都快散架了,当时还奇怪,怎么是5本,而不是8部。金庸的小说大气磅礴,彻底拉开了对于武侠世界得向往。所塑造的人物,绰号成为那个时候嬉戏打闹的指代。

黄蓉是那个时代男生心目中的女神,记得高中时,还有同学会在翁美玲忌辰祭拜。凡是凶点的女孩或女老师就一定会被冠以梅超风的恶名,而九阴白骨爪则是偷袭同学的必选招术。金庸武侠是那个年代学生生涯不可抹去的烙印。

金庸的小说看过多次,但一开始更关心故事情节,关心人物的遭遇,门派的传承,因此反而对于连城诀,鹿鼎记里所描述的人性,没有感知,但随着时日渐长,连城诀,鹿鼎记反而成了读的最多的,也认可了鹿鼎记在金庸小说中的地位。金庸小说值得一读再读。是经典。

http://mmsns.qpic.cn/mmsns/zPqA0Dibm6nqomdMb2bQsjN57ib1scVicL6nFLxcI51Om7yO4fBoYn9WQ/0

看得梁羽生的第一本小说是《冰川天女传》,也是16开的大本,图书馆借的,后来陆续看得最多的就是梁羽生的小说,因为他的书很有连贯性,每本书中的人物都有着流派传承,从白发魔女到七剑下天山到冰川天女到云海玉弓缘,到冰河洗剑录,可能总是想看看那些喜欢的人物的最后结局,譬如金世遗,譬如凌末风,于是就一本本的寻觅下去。尤其梁羽生的小说,诗词韵味是最浓厚的,这对于当时喜好唐诗宋词的我,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但梁羽生的小说,在于不够新奇,虽然把历史和武侠融入一炉,固然能让人有时代代入感,却少了金庸那般天马行空的江湖大格局。读到后来,便有了审美疲劳,现在梁羽生系列里,还是有那么几本没有看过。他的小说明末清初那个系列最为好看,或许融入了时代变革的朝堂和江湖,便显得跌宕了。

对于古龙,一开始的接触阅读是极不习惯的,短句行文的风格,和以往的小说也是截然不同的。更重结果,不重过程。而且开篇没多久,原以为的重要人物,居然就都卡擦卡擦死掉了,尤其当时看了《流星蝴蝶剑》,总觉得似曾相识,后来才想起是典型的抄袭《教父》,于是便多少有些看低了。于是有一段时间,我是不爱看古龙的小说,尤其是那些后来被称为经典的《多情剑客无情剑》《天涯明月刀》,看不懂。反而是他早期的小说《护花铃》《孤星传》《剑毒梅香》这种家破人亡,得奇遇,复仇,符合那时的武侠主流。后来看《绝代双骄》感觉有些味道,看楚留香、陆小凤系列,前几本还行,读多了就容易倦了。

古龙小说读到后来,逐渐适应喜欢他的文字节奏感,但对于他突兀的情节构思,散漫的文风始终难以真正的认可。当时很不理解高中有同学会痴迷古龙到自号为“古龙门下走狗”,毕业留言也是洋洋洒洒的,天涯•明月•剑,把酒••••长歌•醉的酸文。古龙小说里我最喜欢的是《欢乐英雄》和《七种武器》,前者是因为友情,郭大路,燕七,王动...后者是因为文风和韵味。曾经有一阵还专门模仿过<<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七种武器〉的风格。我一直觉得古龙的短篇远胜长篇。

武侠四大天王,最后一位一直是有多种说法的,包括铁血武侠的柳残阳,复仇系列的陈青云等等,其中柳残阳的《断肠花》《燕铁衣》等,节奏感强,读来容易欲罢不能;但读多了,却变化,雷同性强;陈青云的遇害-奇遇-复仇情节成为固定的套路,当时读来都激荡,现在回看都泯然了。包括卧龙生等等,主要还是写作模式化,流程化了,便始终难以和金梁古并肩,其中李凉的《杨小邪》系列是亮点。不在于武侠,而在于诙谐。

黄易的小说,其实是非常不错的,只是他写书时间晚,和金古梁不是一个年代,但论写书的格局,气魄,以及融历史于一炉的把握,除金庸外无人可比。《大唐双龙》《寻秦记》《边荒传说》都是极好的,可以一读再读,再读。

但此外,我最爱最恨的武侠小说作者是温瑞安。爱的是他早期的小说,《四大名捕》《神州奇侠》《方振眉》一个个系列,爱不释手,曾经为了得到一本四大名捕,宁愿在租书摊上付了押金不还书了。而恨的是,越到后期,温瑞安越是疯魔,一个少年四大名捕,硬是让我从高中等到现在,最后看到的《少年无情》还是两个版本,还不知道谁真谁假,还是都是同人。至于说英雄谁是英雄系列,十几年等下来,还没有收尾,而且越写越奇幻。越写越水,一个动作能写上好几页,真像是骗稿费的,快不忍卒读了。

温瑞安的文风有古龙的风格,也是属于以为是主角的,但转眼嘎嘣就死掉了,但胜在描述更真实,不像古龙,只管结果,不管过程,而且温想象力丰富,无论是武侠招式还是人名,看似无厘头,却又有带着典型的中国文化于其中。而且他的早期小说可能和他的经历有关,少年风发,兄弟意气,锦衣怒马穿于其中,这对于当时正少年的我们来说,无不具有莫大的吸引力。如果说四大名捕在于侦探元素的好奇吸引,情节紧凑的峰回路转,令人不忍释手;逆水寒在于背叛和友情,在于爱恨情仇和世事无奈;那么神州奇侠系列则是满足了一个少年对于友情、爱情的憧憬,读了再读,满怀期许。

《剑气长江》、《两广豪杰》、《江山如画》、《英雄好汉》、《闯荡江湖》、《神州无敌》、《寂寞高手》、《天下有雪》,曾经凑了很多年,终于把这个系列收齐,包上书皮,珍藏于家。而且记得高中时,还组织了一个小文学社“无赖帮”也是多少受到了这个的影响。

而且温的小说,也是最多人模仿,续写的,但写好的不多,而当初混天涯,曾读到过一系列写的极好的温氏小说,于是从追看,到和作者沟通,最后,那个作者成了我现在的市场总监。只是好像再也不写温派武侠了。恩,而且还是同月同日生日,也算是因温结缘。

但不管如何,如论最爱,还是温瑞安,或许金古梁写的是成年人的童话,而温的小说则寄托着年青时的写意人生。少年人当读一读〈神州奇侠〉,不信,看看下文:这如诗如画的文字,仿佛著色于宣纸之上,一经点染,生气便渐行渐远,如痴如醉。

      乱石峥嵘,风景如画。 
      盘江是个怪石峻峭,自具苍劲雄魄的魅力。  
      
风吹过,萧秋水心情美好,却看见岸边有一处辽阔的天地,鹅卵般的石子,生长着几棵小树,绿油油的叶子,深的绿,浅的绿,一叶小小的叶子,就像小小的手指头;就像唐方小小的,珍惜着的手指头。
   好清秀的小指头。
   风吹来时,所有深的浅的绿意的小手指头都在招手,所有的小手,手手都在招手。
   萧秋水走过去,小树只及萧秋水的腰身。  

      萧秋水珍惜地看着那无名的树,清绿的叶子,却意外地发现那小树结着一串串,有熟了变橘红色的果子,生涩时像叶子一般青绿的果子。
    好美丽的果子:人生除了壮大的志向,亦有如此美好的小小生机。
    萧秋水向来不喜欢采摘,采摘虽然随心喜欢,但也等于扼杀了生机。
    可是风来的时候,他的心思更加清晰见底,像小溪一样,不会如风似云,乱成了一团,整理不清楚。
   这次他禁不住采了一把小小的果果,江南可采莲,他采的虽不是莲,但满心满意,都是江南。
    他那盈盈的小果子,有鲜亮的橘红,有清新的油绿,交给了唐方那白生生如玉的小手,他说:
   你看。
    唐方就垂下头来看了;那小小挺挺的鼻梁一抹,很是秀丽。
   萧秋水又说:给你。
    唐方就收下了,唐方没有说话。
    风自然地吹来,唐方的眼睫毛很长,一眨一眨的,很美。
    萧秋水也没有说话。
    奇怪是那班兄弟在此时此候,都躲到远远那边去,小声说大声笑,不知在干什么。

                                                                  2013年5月30日晚,北京

                                                                              儿童节前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