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IPTV厂家纵横 |
吴鹰最近常提“颠覆性创新技术”,在他眼里小灵通是这样,IPTV也是这样。在目前国内做IPTV的企业里,也只有UT是一开始就真正把IPTV作为企业的发展方向,从一个战略的高度来对待这项新兴事物的。象华为、中兴都是半途看到希望才加入的
这也许就是公司文化的不同,UT是通过小灵通起家,他明了一个好产品对一个企业的发展的重要程度。如何把握市场切入点,为企业带来提升,是UT迅速发展的源泉。IPTV就是他看好的下一个企业增长点。
从目前的IPTV市场的扩展来看,虽然UT成效不错。但属于墙里开花墙外香的类型,他在国际市场做的很好,有YAHOO!BB这样的大案例,最近又赢得了美国DSSI公司的定单,为美国阿拉巴马州和佛罗里达州10万用户提供IPTV。相比华为,中兴的国外3G成果,应该可以比出着眼点的不同。斗不过3G那就换IPTV。
但在国外做的好,并不代表在国内也一定有市场,UT在国内市场的处境便略显尴尬,河北、安徽两地中标的消息雷声大,雨点小,到现在也没什么下文,福建则干脆出局了。其他地方也只听到UT在参与却没有太大的优势,唯有在通信展上是的确红了一把。
之所以叫好不叫座,我认为有这么几个原因:
T的IPTV系统首先使用于日本YAHOO!BB,日本的带宽资源是国内的数倍,所以以国外的成功经验来用于国内,是他发展认识的一大障碍,YAHOO!BB的案例不能代表一定适用中国。而且从他目前的终端产品来说,还是以MPEG-2为主、这种高码流,高质量的格式在如日本般高带宽条件下是可行的,但在国内就不合时宜了。他的意识受制于国内环境。但也正是国内目前的环境,让UT看到了他潜在的市场,使他义无反顾的投身于IPTV
UT的IPTV系统可以说是国内目前最为完善的一套系统,但他的主要问题在于系统的开放性其实并不开放,他所有的东西都是自己的一套标准,包括DRM等等,他完全是把IPTV作为一整套完整的体系去推给用户,但对于用户来说,不要则已,一接就是这么大一个盘子,要全盘改造,投资费用几千万,甚至上亿,在目前的用户来说压根就接受不了,姑且不说是从保护以前的投资角度来看,光是目前的政策不明朗就不会让运营商来下这个赌注,何况,上了系统后,从里到外全是一家的东西,无论从将来的发展还是综合利用来看,也不利于运营商,就会变成被牵着鼻子走,而且他的系统不开放性也影响到终端产品的兼容性,最后会导致运营商在市场失去话语权。这是运营商所不能接受的。
从更深层次来看,UT的IP机顶盒只是他所推行的战略手段而已,一个市场切入口,真正的意图还在于捆绑推广他的DSLAM, 借IPTV之机来全盘改造运营商的网络,从而推广他的下一代CDN---M switch 软交换系统,来对已成形的市场来一个重新洗牌,以获得更大利益。这就是UT的真实想法。但这势必会和运营商原有投资发生冲突,
所以UT现在的市场策略是一通过专业媒体发枪手稿或软文广告,来宣传UT的系统,指出CDN在IPTV上的局限性的不足,创造舆论效应,对运营商进行洗脑,也为其的系统市场攻势做铺垫。二是通过大力主打国外市场所取得的优势来挤压国内市场,采用出口转内销的方式,这也比较符合国人的某些心态,也是一种有效的市场策略
UT的“拿来主义”是把双刃剑,他可以购买最好的技术来充实自己,但也注定了他自身的积累底子的薄弱。而且如何整合好这两者也是一个关键。
UT现在正在研发多款DSP的盒子,但却不注重自己的系统和其他盒子的对接,一家通吃,不仅使运营商戒备也使自己在同行中成为众矢之的。
如果UT还是这样保守,那么在国内市场,也许UT终有一天会成功,但却不会是在现在政策不明朗,运营商守望的现在。毕竟象小灵通的机会并不是总有的,但反之,如果UT在国内市场取得了突破,那就意味着IPTV要面临一场新的技术变革。
题外话:UT的技术优势的另一大特色在于对人才的重视,对人才的搜罗,充分发挥猎头的优势。真可用无孔不入来形容!
(写于2004.12.15)
说明:文章只代表个人观点,对提及的任何个人以及单位的观点只代表本人立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这也许就是公司文化的不同,UT是通过小灵通起家,他明了一个好产品对一个企业的发展的重要程度。如何把握市场切入点,为企业带来提升,是UT迅速发展的源泉。IPTV就是他看好的下一个企业增长点。
从目前的IPTV市场的扩展来看,虽然UT成效不错。但属于墙里开花墙外香的类型,他在国际市场做的很好,有YAHOO!BB这样的大案例,最近又赢得了美国DSSI公司的定单,为美国阿拉巴马州和佛罗里达州10万用户提供IPTV。相比华为,中兴的国外3G成果,应该可以比出着眼点的不同。斗不过3G那就换IPTV。
但在国外做的好,并不代表在国内也一定有市场,UT在国内市场的处境便略显尴尬,河北、安徽两地中标的消息雷声大,雨点小,到现在也没什么下文,福建则干脆出局了。其他地方也只听到UT在参与却没有太大的优势,唯有在通信展上是的确红了一把。
之所以叫好不叫座,我认为有这么几个原因:
T的IPTV系统首先使用于日本YAHOO!BB,日本的带宽资源是国内的数倍,所以以国外的成功经验来用于国内,是他发展认识的一大障碍,YAHOO!BB的案例不能代表一定适用中国。而且从他目前的终端产品来说,还是以MPEG-2为主、这种高码流,高质量的格式在如日本般高带宽条件下是可行的,但在国内就不合时宜了。他的意识受制于国内环境。但也正是国内目前的环境,让UT看到了他潜在的市场,使他义无反顾的投身于IPTV
UT的IPTV系统可以说是国内目前最为完善的一套系统,但他的主要问题在于系统的开放性其实并不开放,他所有的东西都是自己的一套标准,包括DRM等等,他完全是把IPTV作为一整套完整的体系去推给用户,但对于用户来说,不要则已,一接就是这么大一个盘子,要全盘改造,投资费用几千万,甚至上亿,在目前的用户来说压根就接受不了,姑且不说是从保护以前的投资角度来看,光是目前的政策不明朗就不会让运营商来下这个赌注,何况,上了系统后,从里到外全是一家的东西,无论从将来的发展还是综合利用来看,也不利于运营商,就会变成被牵着鼻子走,而且他的系统不开放性也影响到终端产品的兼容性,最后会导致运营商在市场失去话语权。这是运营商所不能接受的。
从更深层次来看,UT的IP机顶盒只是他所推行的战略手段而已,一个市场切入口,真正的意图还在于捆绑推广他的DSLAM, 借IPTV之机来全盘改造运营商的网络,从而推广他的下一代CDN---M switch 软交换系统,来对已成形的市场来一个重新洗牌,以获得更大利益。这就是UT的真实想法。但这势必会和运营商原有投资发生冲突,
所以UT现在的市场策略是一通过专业媒体发枪手稿或软文广告,来宣传UT的系统,指出CDN在IPTV上的局限性的不足,创造舆论效应,对运营商进行洗脑,也为其的系统市场攻势做铺垫。二是通过大力主打国外市场所取得的优势来挤压国内市场,采用出口转内销的方式,这也比较符合国人的某些心态,也是一种有效的市场策略
UT的“拿来主义”是把双刃剑,他可以购买最好的技术来充实自己,但也注定了他自身的积累底子的薄弱。而且如何整合好这两者也是一个关键。
UT现在正在研发多款DSP的盒子,但却不注重自己的系统和其他盒子的对接,一家通吃,不仅使运营商戒备也使自己在同行中成为众矢之的。
如果UT还是这样保守,那么在国内市场,也许UT终有一天会成功,但却不会是在现在政策不明朗,运营商守望的现在。毕竟象小灵通的机会并不是总有的,但反之,如果UT在国内市场取得了突破,那就意味着IPTV要面临一场新的技术变革。
题外话:UT的技术优势的另一大特色在于对人才的重视,对人才的搜罗,充分发挥猎头的优势。真可用无孔不入来形容!
(写于2004.12.15)
说明:文章只代表个人观点,对提及的任何个人以及单位的观点只代表本人立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前一篇:灯少看厂家----思华
后一篇:灯少看厂家---杭州网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