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下流社会

(2007-04-12 15:56:58)
分类: LEEFORCE COLLECTION
 
 
估计很多人买这本书的第一原因是书的名字。《下流社会》其实是一本极好的日本国民生存状况调查。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该国的民生已经出现了非常严重的两极分化倾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形成一个极广泛的“下流社会”阶层。用作者的话来讲,这个“下流”并非指社会底层,而是指中产阶级的居下游者。他们的物质生活已经足够温饱甚至小康,但却在物质、精神等各方面失去了向上发展的动力,而甘于平庸。
 
这个现象看似奇怪,但实际上却很合理。由于社会整体的生产力提高,使得几乎所有人都不会忍饥挨饿,那人们的向上攀登欲望也会因此而缩减。过去我们讲“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追求,是建立在社会生产力不发达、不向上攀登即被淘汰的物质贫乏的基础上。而当社会的主体逐渐变为中产阶级,物质世界的生存威胁在整体上得以降低,则人们的“斗志”就自然会被削弱。在这样的条件下,出现“下流社会”就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了。
 
但是,“下流社会”终究不利于民族的整体发展。一味地不求上进是诞生不了伟大的文明的。我认为,“下流社会”的问题需要从精神文明的层面去实现根本性的解决。这很有点像是社会学上的一场“温室效应”,物质文明的过度成长超过了精神文明发展的速度,就必然引起全局的失衡。今天的日本已经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我相信5~10年后的中国也会同样面临类似的困扰。至于怎样顺应历史潮流地去解决这些问题,恐怕是值得全人类都认真思考的吧。
 
以下介绍摘自豆瓣(http://www.douban.com/subject/1962680/):
 
中产阶级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下流社会,一个新社会阶层的出现。

 

“下流社会”这个术语一经在日本出现,立即引爆讨论。因为社会“向下流动”的趋势正在世界悄然成形,日美欧曾引以为傲的中产阶层正在消失,出现“上流”与“下流”的两极分化。年轻一代源源不断加入的“下流社会”,其最大的特征并不仅仅是低收入,更在于沟通能力、生活能力、工作意愿、学习意愿、消费意愿等的全面下降,也可以说是“对全盘人生热情低下”。社会下沉的拉力愈来愈大,当全球社会纷纷向下流动,中国,能预防吗?

 

三浦展,日本“文化研究所”主办人。知名的社会观察家、社会消费现象研究者,以及阶层团块研究者。一九五八年出生于日本新泻县。一桥大学社会学系毕业。著有《快速风土化的日本》、《“便装女”的时代》、《家族和幸福的战后史》等多部作品。


 

Leeforce

 

LEEFORCE BOOKs

http://book.leeforce.com

~ 转载请注明出处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