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
應如是無相心布施者,為無能施之心,不見有施之物,不分別受施之人,是名不住相布施也。
【「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菩薩行施,無所希求,其所獲福德,如十方虛空,不可較量。言復次者,連前起後之辭。一說布者普也,施者散也,能普散盡心中妄念習氣煩惱,四相泯絕,無所蘊積,是真布施。又說布施者,由不住六塵境界,又不有漏分別,惟當返歸清淨,了萬法空寂,若不了此意,惟增諸業,故須內除貪愛,外行布施,內外相應,獲福無量。見人作惡,不見其過,自性不生分別,是名離相。依教修行,心無能所,即是善法。修行人心有能所,不名善法,能所心不滅,終未得解脫。念念常行般若智,其福無量無邊,依如是修行,感得一切人天恭敬供養,是名為福德,常行不住相布施,普敬一切蒼生,其功德無有邊際,不可稱計。
【「須菩提!於意云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
緣不住相布施,所得功德,不可稱量。佛以東方虛空為譬喻,故問須菩提:東方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者,須菩提言:東方虛空不可思量也。
【「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
佛言虛空無有邊際,不可度量,菩薩無住相布施,所得功德亦如虛空,不可度量,無邊際也。世界中大者莫過虛空,一切性中大者莫過佛性。何以故?凡有形相者,不得名為大,虛空無形相,故得名為大。一切諸性,皆有限量,不得名為大,佛性無有限量,故名為大。此虛空中無東西南北,若見東西南北,亦是住相,不得解脫。佛性本無我人眾生壽者,若有此四相可見,即是眾生性,不名佛性,亦所謂住相布施也。雖於妄心中說有東西南北,在理則何有,所謂東西不真,南北曷異,自性本來空寂混融,無所分別,故如來深讚不生分別也。
【「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應者唯也,但唯如上所說之教,住無相布施,即是菩薩也。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
色身即有相,法身即無相。色身者,四大和合,父母所生,肉眼所見。法身者,無有形段,非有青黃赤白,無一切相貌,非肉眼能見,慧眼乃能見之。凡夫但見色身如來,不見法身如來。法身身等虛空,是故佛問須菩提,可以身相見如來不,須菩提知凡夫但見色身如來,不見法身如來,故言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
【「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
色身是相,法身是性,一切善惡,盡由色身,不由法身,色若作惡,法身不生善處,色身作善,法身不墮惡處。凡夫唯見色身,不見法身,不能行無住相布施,不能於一切處行平等行,不能普敬一切眾生。見法身者,即能行無住相布施,即能普敬一切眾生,即能修般若波羅蜜行。方信一切眾生,同一真性,本來清淨,無有垢穢,具足恆沙妙用。
【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如來欲顯法身,說一切諸相皆虛妄,若見一切諸相虛妄不實,即見如來無相之理也。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
須菩提問,此法甚深難信難解,末世凡夫智慧微劣,云何信入,佛答在次下。
應如是無相心布施者,為無能施之心,不見有施之物,不分別受施之人,是名不住相布施也。
【「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菩薩行施,無所希求,其所獲福德,如十方虛空,不可較量。言復次者,連前起後之辭。一說布者普也,施者散也,能普散盡心中妄念習氣煩惱,四相泯絕,無所蘊積,是真布施。又說布施者,由不住六塵境界,又不有漏分別,惟當返歸清淨,了萬法空寂,若不了此意,惟增諸業,故須內除貪愛,外行布施,內外相應,獲福無量。見人作惡,不見其過,自性不生分別,是名離相。依教修行,心無能所,即是善法。修行人心有能所,不名善法,能所心不滅,終未得解脫。念念常行般若智,其福無量無邊,依如是修行,感得一切人天恭敬供養,是名為福德,常行不住相布施,普敬一切蒼生,其功德無有邊際,不可稱計。
【「須菩提!於意云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
緣不住相布施,所得功德,不可稱量。佛以東方虛空為譬喻,故問須菩提:東方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者,須菩提言:東方虛空不可思量也。
【「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
佛言虛空無有邊際,不可度量,菩薩無住相布施,所得功德亦如虛空,不可度量,無邊際也。世界中大者莫過虛空,一切性中大者莫過佛性。何以故?凡有形相者,不得名為大,虛空無形相,故得名為大。一切諸性,皆有限量,不得名為大,佛性無有限量,故名為大。此虛空中無東西南北,若見東西南北,亦是住相,不得解脫。佛性本無我人眾生壽者,若有此四相可見,即是眾生性,不名佛性,亦所謂住相布施也。雖於妄心中說有東西南北,在理則何有,所謂東西不真,南北曷異,自性本來空寂混融,無所分別,故如來深讚不生分別也。
【「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應者唯也,但唯如上所說之教,住無相布施,即是菩薩也。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
色身即有相,法身即無相。色身者,四大和合,父母所生,肉眼所見。法身者,無有形段,非有青黃赤白,無一切相貌,非肉眼能見,慧眼乃能見之。凡夫但見色身如來,不見法身如來。法身身等虛空,是故佛問須菩提,可以身相見如來不,須菩提知凡夫但見色身如來,不見法身如來,故言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
【「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
色身是相,法身是性,一切善惡,盡由色身,不由法身,色若作惡,法身不生善處,色身作善,法身不墮惡處。凡夫唯見色身,不見法身,不能行無住相布施,不能於一切處行平等行,不能普敬一切眾生。見法身者,即能行無住相布施,即能普敬一切眾生,即能修般若波羅蜜行。方信一切眾生,同一真性,本來清淨,無有垢穢,具足恆沙妙用。
【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如來欲顯法身,說一切諸相皆虛妄,若見一切諸相虛妄不實,即見如來無相之理也。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
須菩提問,此法甚深難信難解,末世凡夫智慧微劣,云何信入,佛答在次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