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享受幸福的滋味

(2005-11-21 03:11:48)
分类: 歌&词

第四个哈迷诞生

散场后,轻快地从电影院出来,之后没有去喝粥,直接往买影碟的店走去。因为想买下哈利波特1-3抱回家。
 
看了哈4,才发现喜欢上了。回来上msn,给felix说的观感就是“喜欢,喜欢,很喜欢”。终于,我也很不幸地沦为了哈迷。
 
上海之行,我碰到了2个超级哈迷,说超级是,这两个美女都看过哈1-5册,还有一个美女,居然研读过英文版。另外1个女哈迷,可能就是9tree,看她的msn昵称透露了这个讯息。
 
哈里与魔戒的渊源

要说哈里,却不得不谈魔戒。
 
我喜欢魔戒,史诗般地恢宏巨著,震撼陶醉于其中的悲怆乐章,感受着人性的光辉与浪漫,英雄的悲壮与慷慨激昂。我不是一开始就爱的,看了第二,才爱上的。然后找来第一,后来又去看第三。1-3,不知看了几次。爱,很爱。爱老国王捍卫家园的勇猛,爱那段至死不渝的爱情,爱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悲怆与光辉,爱朋友之间温暖而无私的关切,甚至爱人性的脆弱与挣扎。。。。。。
 
所以一开始看哈里没太多感觉,甚至看不下去就逃跑了。  在陆续碰了2个超级哈迷,和她们细细聊天之后,也有了去看一看得念头。很多片子就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比如大话西游、东邪西毒等等。一如我还很清晰地记得我去年看东邪西毒的惊艳不已。
 
经典的意义在于,随着时间的流淌,她依然会在属于自己的角落静静绽放,若干年后的一刹那间,你依然可以闻到她袭来的淡淡清香。
 
绝对自我的空间

昨天起来后,收到n条信息。除了8888发来的新浪各类新闻之外,静宜邀我去健身,国栋也是同样的内容,另外大倪说不能和李子找我一起去避风塘聚会。看了这些信息,突然想要的就是一份安静,一个绝对属于自己的空间。
 
我又想要做什么呢?整理思绪,这个绝对属于我的短暂时间内,我最想做的有2件。
 
1。带着全球通史去避风塘点上果汁,一个人静静地看书,因为是24小时的,可以看书看得很恣意,又很舒服,周围的人都不会认识,在人群中享受着属于我的静谧与快乐。
2。拿着兑换票去看哈利波特4,前两天在易初看到有电影的消息,前阵子和老妈去看得绝密飞行,此后就没看过。
 
可是一个晚上不可能同时干2件事情。考虑了一下,去看哈里更合适。因为这周小夜班,晚上到12点,是绝对没有私人空间去看一场电影的。
 
于是将全球通史塞进小包包,打车到五道口,之所以带上书,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如果要等的太久,就到旁边的粥店喝点东西,看会书,再进去看。

哈里的戏剧开场
 
我用3张兑换了1张票,看了看时间,结果很lucky的是,还有10几分钟就开始了。我就直接检票了进去。买了1瓶绿茶。人不少,也不多。嗯。喜欢啊。哈。我坐到了两对情侣中间的一个空位,这个位子视角不错,正好在中间的位置。听别人窃窃私语好像也没啥孤独的感觉,这个位子真的不错。哈。

很快就有电影广告出来了。
 
哈。无极的还不错,场面和气势都不错,张东健俊脸的线条很刚毅,居然还有1小段床戏的镜头,有个镜头中的女孩貌似长得不错;
情颠大圣就有点乱七八糟了,想要沿袭大话西游的经典爱情,又想要搞点现代化,类似星球大战那样的风格,看得我哈哈大笑,导演也倒是奇思妙想中西合璧;
还有如果-爱,看了介绍我就失去了去看的欲望,不喜欢压抑地绝望地又空洞无物的那种爱情,接受不了;
最后播放了1段杰伦的环保广告,哈,很精彩的。看得我特别乐,笑死了。之前在电视看过,但是,在电影院看到完整版,觉得他好可爱,耍Cool的感觉~~~
 
哈的快节奏与渐远的星星

嗯,拉拉杂杂说了一堆,呵呵。似乎还没有切入电影本身o。哈。
 
喜欢哈里的气势,虽说和魔戒的差距存在,但是已经非常地棒了,2部片子的类型不一样,气势挥洒的方式当然也不尽相同。是没有太多可比性的。我对电影中的音乐很敏感,当初魔戒打动我,音乐功不可没。而以前为了幽灵公主也曾哭地稀里哗啦,也是因为其中的音乐。而觉得哈4没有让我震撼的音乐留在心间飘荡,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而后来我晚上回来看的末代皇帝,其中的音乐真的很棒,后来一看,音乐一项是获得奥斯卡大奖的,我不由得觉得实在是众望所归。
 
Felix说不喜欢哈4的紧凑节奏,这个倒是和我截然相反。关于我对节奏的感觉,其实来自于华的一句话,他就是喜欢紧张的节奏,很抓人,一直吸引你看下去,让你的脑子、注意力完全沉浸在电影营造的世界中不能自拔。

后来我也渐渐领悟到这点。喜欢上完全沉浸在紧张的节奏中的感觉。我喜欢一气呵成的紧凑和畅快淋漓,浓缩着衔接得天衣无缝的精妙构思。让你喜乐或者让你悲伤或者让你想要一路看下去。而国内的节奏多半是拖沓地,在考验观众的耐心和智慧,而这点正是周星星的高明之处。尽管他的片子已经不能带给我像当初喜剧之王带给我的感动之情,喜剧之王是我最喜欢的周氏作品,超过了大话西游,从这个片子,我看到的是真实的他在小人物时候的挣扎与梦想。倔强与无奈交织中,梦想与现实的苦楚与自嘲。

继续说段周星星,为什么说他高明?他的功夫,让我在节奏上对他非常佩服。记得和华看完功夫出来,他赞叹功夫非常棒的节奏,很紧凑,很抓人。我当时一怔,然后回复他的就是,我肯定他的节奏把握,但是我却不能再为他而感动,因为没有了喜剧之王的真实情感流淌其中,没有感情,再精美,再绝伦,只能看一次,过了就过了,不能留在心头。而有些片子,即便节奏上缓慢些,不如大片的抓人,但是,因为有感情的流淌,这条线索存在其中,你依然会觉得会受到感染,不会觉得拖沓。

其实节奏和情感2者,只要能够将任何一种把握地火候到位,就已经很不错了。而如果两者都能够发挥出来,就大致奠定了经典的基础了。

再回到哈4,我不同意Felix关于节奏的评价,我喜欢的恰恰是这部作品的节奏。不过疑惑好象被剪过。以后要买下完整的DVD仔细研究下。

哈里与诛仙的构思比较

另外,我喜欢罗林的构思。一个曾经的家庭主妇,构思出这么巧妙的魔幻世界,纵横开阔和人物关系的复杂程度,还有各种感情的处理,都远远超过了现在火热的诛仙,诚如一个美女所说的,国人驾御小说的功利比起国外的作家还是逊了不少。

因为她说的这句话,我趁着这个周六刚刚拜读了诛仙系列,看了1个晚上,看到了第3部,但是已经有点看不下去了,与其说是挂念张小凡未来的命运,到不如说是想看看作者的价值观,找找他的构思漏洞。呵呵。也算是借鉴吧~~~

尽管诛仙与哈里的气势和构思简直不能同日而语,但是可以拿出来说说的倒是男主角。张小凡和哈里波特,作品都是说少年的成长经历故事,2个少年都属于天性憨厚的那种,并不属于聪明机灵类型,属于内秀,讷于言的那种孩子,这两个孩子都是不知不觉从平凡的少年被推上了历史的舞台,肩负起了不同的使命和责任,他们经历了种种磨难,从肉体上的苦痛到精神上的挣扎,而这2个孩子偏偏运气都非常好,往往能够一次次地逢凶化吉,作者在设计这些场景显示的功力相差比较大,不过也各有千秋就是了。

比如张小凡被同门所不看好的,却意外那么好运气地有机会去打擂台,每次很狼狈满头满脸血迹斑斑地回来,但是却都侥幸获胜;而哈里这次三强比赛也是被折腾得够强,一次次死里逃生。等等。不一而足。

可以说的就是,东西方的一些价值观仍是有趋同的。

还有值得一提的就是一些对白也挺好玩的。我边看边笑,英国绅士般的黑色幽默吧。

说到这里我想起1点,哈里和魔戒这些系列电影都有一个闪光的点(包括我痴迷的黑客和星球大战,这些都曾经找全过来一部一部串起来仔细看,呵呵),就是单独成篇,每部片子说一个事情,独立成篇,然后前后有连接,形成大的完整的发展,其中主角的性格相对稳定,所不同的是要面临不同的考验。

而诛仙现在给我的感觉就是张小凡的性格在不断的蜕变,而目前我看到第3部了,可是,我到现在还没有感觉到完整的一个故事。构思也不能说不精巧,但是似乎缺少了一些凝练,抓不起来的感觉。估计不到了最后1部,应该是看不到一个完整的情节了。纵然小凡在不断冒险,但是,依然觉得每部的主题天女散花,太过行云流水。1部1部的出,作者写的累,我们等的也着急。呵呵。

其实说诛仙天女散花,我自己更是呢。呵呵。就这么又能絮叨了半天。

重新温习旧时的情怀

今天看完哈4后,想去买1-3收藏,结果店子内还没有。我不想白跑,就闲逛了起来。一下子看到很多去年看过的片子,很幸福的感觉。大鱼、11罗汉、幸福终点站、美丽人生、杀死比尔等等。。。

那些片子陪着我走过了最黑暗、沮丧、痛苦的日夜,当时穷得只能从学校内部网下载,可是效果都很不错,在灰色的情绪中,这些片子让我快乐而满足。

也就是在那段日子,我饱览不同风格的不少经典片子,奠定了我对电影感受力的基石。

前2天和一刀谈电影,他说要努力做个“电青”,看不同类型的片子,研究边缘电影(主要指情色电影)等。

我却没有太多成为电青的抱负和理想,喜欢看电影很简单就是为了让自己快乐些,我想书和电影、健身、旅游都是非常好的一些兴趣爱好。书和电影相对静、健身旅游的动,静动相得益彰应该更美妙吧。

书和电影对文科生是更有吸引力的,我常常想,这辈子学了新闻这样的人文学科注定我没有办法发大财挣大钱,但是文科的背景却是会让我可以生活的不至于太孤单,太乏味,相反会比较有情致地去尝试着优雅地过每天平凡的日子,让我去享受平凡而细碎的温长岁月,拥有那份陶然自乐。

幸福就在手中更在心中

一刀说,可以看那么多电影,他很幸福。
我要说,我也很幸福,不完全因为电影,而是有了一份恬淡的去享受细碎生活滋味的心情。

这阵子被一些朋友以不同的方式关心着和担心着。呵呵。

前几天,国栋问,你在北京有亲戚吗?我说:没有。
国栋继续问,你在北京有几个同学?我说:0。
他说,那你在北京啥意思?又没有男朋友,又没有亲戚和同学。
我愤怒地回答:你有意思?别人在这边,管你屁事。你的有意思与否要别人来主宰?

还是这个国栋,有一个夜晚,突然爬上qq,劈头盖脸我一句话,“你在哪?”。我不在家又能够在哪里?!我愤愤地回答,home。他又问了一句激怒我的话,“by yourself?”(就你自己一个人?)

我怒火就冒出来了。我ft。我回答:“废话,我在家,就我一个人。”再撂下一句“我看书了,回见”,直接下线。

郑老师要给我找对象,说,“你一个人多可怜啊,有个老公疼爱就不一样了”;中央电视台的一个编导也问我寂寞不寂寞,他觉得特别寂寞无聊,将我划为同类;甚至连进步青年也惊讶,你这么漂亮怎么没有bf?

难道single的人就应该在大光节悲伤,在夜晚寂寞地睡不着,一个人哭哭啼啼地生活吗?
难道一个成熟女人如果没有bf,就应该夜夜笙歌,周游在若干男人的怀抱寻找安慰吗?

我已经懒得去向谁交待什么原因什么过程什么结果之类的,用刀刀的一句话:剽悍人生,不需解释。

我很幸福,因为在单身结束之前,有这段空白的自由自在的生活,我很幸福,因为我可以说走就走想唱就唱,有时间看自己想看的书,想看得电影。

我很幸福,因为在没有爱情的时间段内,我终于感觉到了幸福的滋味,我很幸福,因为我还能够享受到幸福的滋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