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随笔原创 |
随笔百味人生系列
跟很多群友聊天,注意到一个现象,大凡刚刚毕业的年轻人,做事情从来不计较结果,他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是,“我摸索,我快乐。”对于这句话,一点疑义都没有,我也是如此过来的,年轻人总归是这样一路跌跌碰碰的,摔交的次数多了,自然就会长大。
对于渴望未来争取未来的年轻人来说,摸索几乎是一种本能的对未来美好追求的渴望。但这种渴望有一个度,如果缺少度的制约,往往会让好事变成坏事。
晶很幸运,刚毕业就加盟了一个豪华公司,因为以前曾经跟公司老大有过一面之缘,加上自己本来就具有的天赋,让晶一路上过关斩将,楞是把工作已经多年的博士硕士们给活活的挤兑下来,在毕业第一时间抢占了一个职业制高点。
听说晶已经抢到了职业制高点,自然非常高兴,没有什么原因的。我乐意跟与我一起分享成功分享失败分享甘甜苦辣的年轻人一起用心灵去感受。虽然没有见过面,但透过厚厚的空气墙,透过窗外迷乱的阳光,我还是能够感觉到晶正对我笑,那种小女生很得意的笑。
晶在那个岗位上做了没到三个月,觉得工作没有什么突破,就想转岗。晶一次次的希望转岗,我一次次给予否决。终于,晶在坚持了六个月后,偷偷的调换了岗位。这次我没有吭声,我只是说了句,你真是个孩子,你忘记了当初跟你竞争该岗位的几乎全是工作五年期以上的硕士,而你还是本科刚毕业,这么好的机会不珍惜,以后想回来已经没有机会的。
焦点:社会上很多事情发生的不合理,用年轻的眼光去看待,没有办法看出中间的味道来。希望学到更多的东西,希望更快的出人头地,本身无可厚非,谁都希望自己能够在社会的竞争大潮中脱颖而出,谁也不愿意做那只在水边慢慢爬行的龟。
但是,在这个社会,想成功,最重要的其实不是能力,而是机遇与平台。机遇来了平台有了,那就应该竭尽全力的去工作。再好的平台和机遇,如果你看不见,那放在你身上也将极其可惜。
很久没跟晶聊,有次听晶说她想换公司,不置可否,因为我发现晶的探索已经失去了控制,全然迷失了方向。
晶的想法是摸索更多的岗位经验,摸索更多的公司经验,通过这种方式让自己快速成长起来。
其实晶的想法真的有问题,摸索多岗位经验固然是经验,难道高岗位深层挖潜就不是摸索嘛?对于人生、对于未来、对于事业,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去摸索,不摸索哪里明白其中的道理呢!
但,摸索需要有节制的,如果摸索成了一句借口,而没有计划性,那样的摸索不要也罢。
如果晶在这个一般人无法获得的岗位上继续摸索下去,你说晶能够挖掘出来什么呢?如果晶换了一个公司,你说晶在新公司里担任总经理助理后又能够挖掘出什么呢?
职业岗位中,有一种看不见的东西,这种看不见的东西我们习惯性的称呼其为“厚重”。这是一种虚无而飘渺的精神概念,但我明白,这种虚无而飘渺的精神概念,真实而实际的统治着企业界,身在职场,肯定受其制约。
很多青年人在成长摸索的过程中,往往不计后果,最喜欢听到别人对他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永远不后悔。
也不觉得这句话有什么问题,现在情绪好象平和了许多,但有时还是会突然没来由的激动起来,(好象以前舒天凶人凶惯了,一时之间真的没有办法一步到位的改正过来)。
有一天听一位网友对我嗦嗦叨叨的说了n多话,我当时正在工作,而且正在焦头烂额中,听到这些重复的罗里罗嗦的话,我突然发怒起来,“青春的投资不用经济来衡量,请问你拿什么对未来做评判?”这位网友显然是被问住了,或许他觉得我说的这句话很晦涩,说的有点不明不白的;或许他觉得他应该认真想一想,不能够立刻回答我;或许他觉得我情绪不太好,再说会招惹我更大的抗议和舒天式的键盘中文字饱和轰炸。后来我工作去了,也忘了继续追问这位网友。
隔了几天,突然又想起这句话来,“青春的投资不用经济来衡量,请问你拿什么对未来做评判?”
突然笑了起来,如果这位网友懂这句话的真实含义,那也就不叫年轻人了,事实上我们大家都是如此盲目的一路摸索过来。直到在社会里打拼很久以后,才能够真实的体味这句话的真实内涵。他的年龄还没有到理解这句话的时候,年轻有年轻的路,不必要去计较什么,时间过去了,桥归桥、路归路,桥下的水自然的流动,流到大海不过是个时间的问题,没有必要强求之。
青春的投资不用经济来衡量,请问你拿什么对未来做评判?说了也就说了吧,有心者自然会留心,无意者多说亦无益。
舒天书于 2006年5月2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