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弋:别让春晚成了杂货铺
一年一度的春晚就要与观众见面了,观众喜欢春晚的热闹,不看后悔,看完更后悔,年年如此,年年如是。看春晚到底看什么?说白了就是打发除夕的时间,守夜而已。有了春晚倒也多分热闹,热闹之余多少有些遗憾。每年春晚都有优秀的节目,当然不优秀的多,尤其是那些不男不女不伦不类低俗的小品,内容总是抄袭网络和故事会杂志。创意出新,现在都是拿来主义,甚至是强盗主义,大兴抄袭之风。语言类的节目内容总能在在网络上和故事会里找到影子。再有,春晚是为了热闹喜庆举办的一席快乐的盛宴,每年总在一些节目里讲一些让人落泪的人物故事意欲何为?感动是一件好事,感动洗涤心灵,可是感动要分什么时候啊!大过年的,你让人落泪什么意思?既然是过年,就喜庆一些,歌舞音乐节目多一些,尤其是少数民族的歌舞,给人一种新鲜感。
春晚还有一个缺点,就是熟套,总是有年年相似的感觉,就不能来点创意和新奇的节目吗?实际上看春晚的都是一些老龄人和农民,增加一些老年人和农村题材的节目不行吗?过年有时候就某种意义上说,是团聚和儿童的节日,儿童节目也应该增加一些。
春晚要是一个民族出一台节目,是不是也很新鲜?各个民族优秀节目多了,我们不知道的也多了,光选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节目,其他民族怎么想呢?不过节了?
脸熟也是春晚的一大弊病,谁有名就让谁上,谁火就让谁上,本来是歌舞综合的节目,非要那些所谓的名演员上去,不感觉有些做作吗?蹩脚的演出太扫兴啦!演戏文艺演员不如演员,演节目演员未必行。
春晚应该承担推新人的义务,春晚过去可是没少推出新人。最近几年春晚推出的新人格外的少,有时候看春晚,似乎组委会也想推新人,有的新人见光死说明什么?还是审查和确定节目有失误。
春晚不能“春完”。春天来了,迎接完春天,晚会也完了。春完就春晚完?时间应该延迟一些,可以增加一些新人作品。
每年春晚都有低俗的作品出现,总拿赵本山低俗的东西讽刺我们普通人和老百姓做什么?就城里人聪明?就城里人有智慧?中华民族每个人都自己的聪明才智!少让他拿我们开算,尤其是用不男不女的小沈阳。央视春晚就要有央视的风格和大气,就要有承担宣传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的义务,优秀节目多了。尤其是要甄别通俗和低俗的界限,雅俗共赏不是低俗的理由,通俗也不是庸俗,不要把文艺的通俗和低俗概念混淆了。
春晚不是杂货铺,什么都卖,卖小商品,兼顾卖猪头肉等熟食品,还夹杂化肥、农药、兽药。飞机、大炮卖不?春晚要有统一的艺术思想和艺术观念,要兼顾大局,要有高雅的意识和艺术功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