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林怡
林怡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494
  • 关注人气:13,85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与生俱来已是最好,何需向外驰求?

(2016-11-05 11:26:02)

    受启发之邀,为〔法〕维尔日妮·摩尔冈的绘本《阿嚏!》所写的一个导读,希望能给朋友们带来一点启示。

与生俱来已是最好,何需向外驰求?

   

读完《阿嚏!》,脑海里突然冒出一句话:与生俱来已是最好,何需向外驰求?

一本好书总有深意,无论它看起来多简单,都可以站在哲学的高度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心灵的滋养。能否获得,得之多寡,在书,又不在书。更重要的,在我们的心。

一本好书,只是一个媒介。经由它,我们与生俱来的智慧被引爆,继而光芒四射,照亮自己,照亮他人,乃至照亮世界。这,才是阅读的真义。成人的书如此,孩子的书亦是如此。

我们习惯了向外驰求,却不知人人怀揣一颗摩尼宝珠,价值连城。我们想要的,本自具足,应有尽有,只需取出那颗宝珠,拭去表面的染污。更不曾想,我们辛苦追逐的只是一个幻象,迷失的却是真我。正如《阿嚏!》所描述的,大熊想要一束花,却因此丢了耳朵。狐狸以为捡到了“蓝莓”,兔子窃喜觅到了“胡萝卜”,松鼠意外遇见“荔枝”,青蛙认那黄色的物件为“柠檬”……但是,一个小小的意外——打个阿嚏,一切便就此不同。而这,不是结束,仅仅是开始。随着下一个阿嚏出现,又一轮循环开启,无休无止。这一过程,有惊喜,有失望,有恐慌,有不可预期的变异如影随形。

透过《阿嚏!》的最后一个画面,我们可以看见另一个事实:大熊的脖子虽然挂上了它期待的花环,但它舍去自我,换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终归只是似狮子,而非真狮子,甚至不再是原本的大熊。在追逐的过程中,大熊失去的不仅是耳朵,还会有其他。而孔雀的尾羽也注定离它而去。毕竟,那不是大熊所有,只能暂时为其所用。其他小动物亦然。

我们亦如书中的小动物,习惯向外驰求,不知向内寻觅。所以,我们内心惶恐——惧怕当不好父母,惧怕孩子的现在与未来不能如我所愿,惧怕给予孩子的引导成了伤害……殊不知,孩子都有成长的本能,而我们也有做父母的本能。与生俱来已是最好,何必另生枝节,向外驰求呢?有时,让大脑歇息,尝试跟着感觉走,许是更好的方式。

禅宗的很多公案,给我许多启示。我也总喜欢将其与养育孩子一事关联起来。当年,五祖在磨坊问六祖:“米熟也未?”六祖心领神会:“米熟久矣,犹欠筛在。”教育孩子,又何尝不是一个舂米,直至米熟的过程呢?

孩子如同一颗带着芒刺的谷粒,内里本来就有一颗米。舂与不舂,那颗米都在。若没有那颗米,又岂是舂得出来米的呢?养育孩子的过程,恰似一个除去谷粒外壳,还原米粒真相的舂米的过程。换句话说,教育孩子的过程,就是一个顺应孩子发展需求与特性,开启孩子内在智慧,让孩子如其所是的过程。而阅读,是舂米的好方式。若我们能读懂孩子,以孩子乐意接受的方式去引领他读懂一本书的画外音、字外义,一步步引发其与生俱来的智慧,米熟便不再是遥不可及,或是令人倍觉辛苦的事。相反,大道至简,只要我们窥透其中的奥秘,它可以更轻松、自在,甚至变得颇富于诗意。

让我们回到《阿嚏!》,借这本小书,试着去发掘一些“舂米”的诀窍。

春天来了,大熊想摘一束花。可是……

阿嚏!我的耳朵!

这是蓝莓吗?狐狸想尝尝味道。可是……

阿嚏!我的耳朵!

……

这种重复的节奏是孩子喜欢的。“……可是……阿嚏!我的耳朵!”这个熟悉的句式因其可以被预测,它便带给孩子安全感、可控制感、自我认同感、成就感。孩子自然也享受这个重复的过程。

但是,一味地重复是乏味的,并不能长久地吸引孩子。因此,我们还需要一些新异的元素。于是,书中有了如下的情节:青蛙的眼睛飞走,因而惊问:“是谁关的灯?”一个阿嚏就可以丢了耳朵,飞了眼睛,飘了羽毛,这种非常规的情节,与孩子跳跃性的,不受约束的,无厘头式的思维模式是相应的。因而,它也是为孩子所乐意接受的。

再次,形状、色彩以及其他事物的认知,空间构想能力的提升……众多的教育元素都可经由文字、图画而导出,直观、简单而充满趣味。孩子需要这些去建构他的世界。更何况,孩子天性就是酷爱学习的呢?给他机会,亦是顺乎孩子天性,让他如其所是的一种方式。只是,给予他的方式要得当。

《阿嚏!》正好给了我们这样一些启示与示范。它能带来这些,源于作者窥透了孩子的心思,把握了孩子与生俱来的特性。因为与孩子与生俱来的特性相呼应,它便成了一本好的童书。更进一步,如果我们能进入书,又跳出书,它便不仅仅是书,而是一个启发智慧的闸口,一经开启,智慧之泉便汹涌而来。

当然,从书里,我们还可以觅到更多对孩子成长有益的元素。经由它们,我们可以拓展,应用到日常生活与游戏中,让一本书的营养放大无量倍,去滋养孩子的心灵,启发孩子的智慧。

一个阿嚏可以引发如此多的趣味,那么,一声咳嗽、一次跳跃、一个手势呢?只要是孩子感兴趣的,跟随他们而来的,哪一样不是顺应孩子特性与需求,难得的教育契机呢?                                                                        

再进一步,就算只是一本普通的小书,没有显而易见的“好处”,若我们以智慧之眼去读,它一样可以大放光芒。

明了这一道理,我们就可以跟随孩子与生俱来的特性,发挥我们与生俱来的本能,与书合二为一,与孩子合二为一,让一本书发挥最大的效用。如此,和孩子一起阅读便是享受,便是高质量舂米的捷径。当然,我们也自可以安住,气定神闲,走在育儿之路。

若做如是想,你是否忽然觉得育儿原是轻松有趣的事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