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心情小弟弟宝贝 |
分类: 宝宝心理 |
发表于《妈咪宝贝》
家里来个小客人,宝贝就可能经常去“虐待”这个小小的“入侵者”。当我们为了安全起见不得不时刻盯着这个小小恐怖分子的时候,我们或许就会梦想:要是宝贝喜欢这个“入侵者”呢,我们不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然而,果真如此吗?
噩梦连连:开心的洋洋没有病
因为临时出国,小豆豆的父母便将豆豆暂时寄养在姨妈家。3岁的洋洋看到小表妹豆豆,别提多开心了。豆豆很可爱,不哭不闹,虽然话还说不利落,但是经常一副笑靥如花的小模样,特别招人喜欢。姨父姨妈将豆豆视同己出,自打豆豆进家门之后,他们的不少精力就都分配到了豆豆的身上,虽然辛苦点,但是他们依然很开心。
新鲜劲儿过去后,洋洋突然发现问题了:豆豆的到来导致他失去了很多东西——豆豆把爸爸妈妈给占住了,好东西自己不可以独享了,出去玩的时候,他必须自己走,因为爸爸的脖子被豆豆骑住了,妈妈的双手被大大小小的包占住了……这种变化带给了洋洋许多不愉快的体验。为了发泄情绪,洋洋常常趁父母不注意的时候去打妹妹,将妹妹的玩具、衣服扔到门外……
洋洋的这些行为自然遭到父母的批评,不过,挨了几次批之后,洋洋懂事了,他开始真正地关心妹妹:每天一大早起床,洋洋第一件事情就是急急忙忙地跑到妹妹的房间,看看妹妹起来了没有。每次见到妹妹,他都高兴地又搂又抱,似乎好多日子没见过,思念得不行似的。洋洋不再嫉妒妹妹了,洋洋的爸爸妈妈都因此感到十分欣慰。不过,于此同时,新的问题也来了:白天看起来很兴奋的洋洋开始在夜间做起了噩梦。每天晚上,他都会很惊恐地从梦中哭醒,很长时间都安静不下来。某一天,洋洋又像往日一样跑到豆豆的小床边,突然自言自语地说:“妹妹没有摔死!妹妹还活着!”看到洋洋这样,洋洋父母着急了,以为他生病了,于是带他去看医生,但是,经过一系列的检查,洋洋什么问题都没有,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噩梦背后的真相:嫉妒也会伪装
对于宝贝来说,爸爸妈妈是不可以分享的,他们对自己的爱应该是惟一的,因此,从几个月开始,当看到自己的爸爸妈妈去抱别的宝贝的时候,他们就会哭闹,通过这种方式将爸爸妈妈争取回来。小一点的宝贝表达嫉妒情绪时不会讲究任何策略,因此,他会像洋洋最初所作的那样,去“虐待”他嫉妒的对象,或者建议爸爸妈妈把那个突然闯入属于自己的快乐世界的不速之客赶出去,扔到垃圾桶里,让老虎把他叼走等等。
当宝贝懂一些事情之后,尤其在父母给予他各种限制之后,他可能会明白,他的这种嫉妒方式不符合规范,爸爸妈妈不喜欢,他也会尝试约束自己,或者迫于压力放弃那些“虐待”对方的行为,但是他内心的嫉妒情绪依然没有平息,于是就会以别的方式表现出来。比如像洋洋那样,将自己平时不敢用行为与语言表露的愿望以噩梦的形式表现出来,即在做梦的时候把小妹妹推下去摔死,而他也明白他的这种想法是不应该的,加上他可能也喜欢妹妹,虽然不喜欢妹妹分享父母的爱。在做这个噩梦的同时,他也会自责,从睡梦中惊醒,并且非常迫切地想要去看看妹妹,证实一下他梦中的行为有没有导致实际的后果。当他看到妹妹还好好地活着时,他会十分开心。看到这种行为,父母往往会简单地认为这是他爱妹妹的表现,殊不知,在这种行为背后隐藏的其实更多的却是嫉妒。嫉妒就这样以伪装的形式出现,瞒天过海地欺骗了父母的眼睛。
不恰当的行为:让嫉妒持续升级
嫉妒是宝贝心智发展正常的表现,不管父母如何做,嫉妒总是不可避免的,而父母一些不恰当的行为不仅没法改善宝贝嫉妒的状况,相反还会事与愿违,让宝贝的嫉妒不断升级。因此,在宝贝可能嫉妒的对象出现前或者出现后,父母一定要注意恰当地避免一些不恰当的行为,以免父母的行为成为宝贝嫉妒情绪爆发的催化剂。
当可能让宝贝产生嫉妒情绪的对象即将出现时,父母一定要避免以下行为:
*
*
*
*
……
当宝贝嫉妒的对象出现在他面前时,父母要避免以下行为:
*
*
*
*
……
做好功课:让伪装的嫉妒行为悄然消隐
虽然嫉妒在所难免,但是如果父母处理一些事情比较得当,也可以让宝贝的嫉妒行为悄然冰释,至少可以让宝贝的嫉妒情绪逐渐降温。如果宝贝的嫉妒情绪得以释放,他就不会把这种情绪压在心底,出现以爱来伪装的嫉妒行为。要让宝贝伪装的嫉妒行为消隐,除了注意要避免出现前面提到的一些行为之外,还有注意做好下面的一些功课:
在宝贝嫉妒的对象出现前,可以预先备课,让宝贝有个心理准备:
*
*
……
当宝贝嫉妒的对象出现之后,要根据情况的发展随时调整宝贝的情绪: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