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林怡
林怡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522
  • 关注人气:13,85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別让错爱扼杀了宝宝学习的内驱力

(2006-01-16 14:22:19)
标签:

育儿

内驱力

宝宝

错爱

心理发展

分类: 父母智慧
从小宝贝降生那天起,父母的爱就无微不至,像春日暖暖的阳光,投射进宝宝生活的方方面面,象拂面的春风,轻抚着宝宝的每一寸肌肤,浸染了宝宝的每一刻时光。然而,在这种无微不至的关爱背后,我们是否无意识地扼杀了宝宝最可宝贵的内驱力呢?

从出生到1岁的婴儿期是孩子们动作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从最初不随意的动作到1岁左右的行走,婴儿的动作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发展历程。这一历程中的动作变化遵循着不同的发展趋势。如果宝宝动作发展过迟可能表明心理发展速度也较为迟缓。但是,应该注意的是,由于各种生理、养育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有的孩子可能发育得快一些,而另一些孩子可能发育得慢一些,这都属于正常范围,不要死板地按育儿书刊上所描述的一一对号入座。宝宝其他方面的发展也都遵循一定的规律,并且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发展进程。(宝宝各方面发育的具体内容可以参阅一些关于宝宝生长发育进程的书刊或者育儿网站的一些知识,比如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0-3岁宝宝生长发育监测卡》,里面关于宝宝动作、语言、社交行为、情绪等的发育进程都有详细的描述。它提供的是一个科学的具有普遍指導意义的指标,即宝宝达到这个指标就被确认为发育正常的依据。当然,现在有些宝宝的发育可能会比这个描述更超前一些,之所以更超前一些,主要在于越来越多的妈妈更加注重早期开发,促进了孩子的这种发育进程。)
在了解了宝宝各方面的发展遵循一定的顺序和规律,又知道了宝宝动作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的基础上,更需要进一步理解的是宝宝本身在她的动作发展中扮演什么角色以及父母亲和照料孩子的成人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宝宝虽然弱小稚嫩,但是他出生就具备对来自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和适应母体以外的新的生活环境的能力。比如,宝宝一出生就会吃,会看点什么,会听点什么,然后会用哭和笑和母亲交流,表达需求……这都是先天带来的本事,即宝宝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内驱力。
悉心观察就能发现婴儿不到两个月就开始自己练翻身,一遍又一遍,练得很顽强。在刚会翻身,甚至翻得还不够好时就出现练坐的迹象。当小孩头垫小枕头平躺时,她就开始使劲儿翘起头,并努力抬起大半身。这种姿势是很累的,但是他们却能在挣得脸红脖子粗的基础上尽量坚持一阵子。这种动作练习会连续进行一段时间,这是给坐做准备。再比如练站立,只要见到能扶的东西,不论桌椅腿、沙发、人体、小车身等等,婴儿都会用它们做支撑物来攀立,哪怕碰头、摔跤、跌倒也不畏惧,哭完再来,非常执着。更值得注意的是练走,独立行走是婴儿动作发展的里程碑。他们刚能扶物站就开始练走,或原地踏步或步履错乱地移动腿脚,当能迈步时,走路就成为他们“天职”。学步儿练走路似乎很着迷,尽管他们常常手脚不协调,步履蹒跚,歪歪斜斜,跌倒爬起,但即便这样一个跟头接一个跟头也不能挫伤他们练习行走的顽强意志和决心。这就是内驱力的驱动。动作如此,其他方面比如情绪、社会交往、了解不吸收各种环境带来的刺激等等,宝宝都存在一种发自内在的学习的动力,这是宝宝先天具有的自我发展的一种能力。
从宝宝内驱力的特点来看,他在各方面发展中不是被动的个体,而是扮演着主体的角色,这是任何教育者都无法取代的内在推动力。宝宝的心理发展具有内动力,将来的学习也主要靠儿童自己的内在求知欲。因此,在儿童发展的不同时期,内在动力都像金子一样宝贵。在儿童发展的任何阶段父母亲和儿童的养育、教育者都要像保护眼珠一样地保护内动力。
如果在孩子内驱力旺盛的时期,父母给予他们太多的约束,这个不让做,那个不让干,那么,这种束缚就会压抑宝宝的内驱力,成为一种反幼儿发展的阻力,严重打压宝宝发展的主动性,结果,宝宝就会在这种打压下变得焦虑不安,丧失对周围环境探索的积极性。乃至形成不安全依恋。如果对孩子的主动性的压抑时间长达一定的程度将会影响他们日后学习和创造活动的积极主动性,那时后悔也就来不及了。
因此,父母的养育和教育责任主要在于,尽可能给他们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因势利导地给他们提供帮助,不断地激发他们探索的积极性,而不要想当然地将个人的意志强加给宝宝,给宝宝的未来带来意想不到的不良影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