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也读“瓷之色”

(2011-10-19 11:36:12)
标签:

马未都

瓷之色

人文

杂谈

马未都先生出了新书“瓷之色”。朋友推荐,说是本极好的书,很快读完,还要细细来读。读书这事儿,最是受不得诱惑。

 

手上讲陶瓷的书不多,只有两本算是读过,一本是许之衡先生的“饮流斋说瓷”;一本是“陶说”。这本确实连作者的名字都未曾记得清楚。

 

从瓷之色入手,单独成书,立意独到。之前看到的书,虽有所提及,但大都草草。系统而深入的论述风格,是我个人的偏爱。不过也因为对于事物大都爱问个究竟的毛病,总是于古董之物颇存距离之感。

 

叶喆民先生曾评论饮流斋说瓷一书,对于许之衡先生把各个时期的瓷或比作陶彭城,或比作李杜给与很高的评价,认为许先生极不同于寻常的古董藏家,并不局限于真伪的鉴别之上,而是在更高的层面来欣赏。

 

读马未都先生的瓷之色,这种感觉更为强烈。在马未都先生的笔下,每一件器物,都被赋予了性情、生命。当然,这可能本来就是器物本身所具有,马未都先生把他解读了出来。自然,也极有可能是马未都先生的感觉,但不论如何,这本书传递出来的,便是器物的色彩也能表达出鲜活的感情。

 

“北宋耀州青瓷之绿,最为凝重。黄河远上,大漠孤烟,北方之绿来不及嫩,来不及娇,来不及妩媚,来不及讨好,就要绿得完全,绿得彻底。。。。。。”

 

“这种含蓄的酱釉暗含了收敛的宋代生存哲学。它的颜色浅不透明,深不到头。。。。不与别人拥挤,也不抢地盘,你进他退,有近乎无。。。。。”

 

颜色之中包含了时代,包含了地域,包含了情感。若非马未都先生如此解读,瓷器之颜色,在我等看来,不过是不同的色彩罢了,代表着不同的偏好而已,殊不知这背后如此之多的蕴藏。

 

自然,马未都先生此书内容极为厚实,只是挑了感触最为强烈的来说。欣闻瓷之色的展览也在观复开展,生活中又多了一份期待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