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谈谈“七日谈”

(2011-09-28 10:36:11)
标签:

七日谈

刀尔登

文化

分类: 无故乱翻书

小刚兄出了新书,名字唤作“七日谈”。

 

小刚兄新书的出版,是周围朋友们的一件乐事。早有朋友拿到书,请小刚兄逐一签上字,然后电话告知,闻者无不雀跃。还有朋友更是迅速,一两日便读完了,在我等还没看到时候,便意味深长的说,这,是本难得的好书。

 

单是看看是不够,朋友们还要聚在一起说说,单是说说还是不够的,我便和朋友约着要写读后感。先把话说出去,这样便给自己的疏懒找不到理由了。

 

朋友老孙眼界高,见闻广,曾做过某杂志的执行总编。读完“七日谈”,老兄说,我这个年龄的人,读小刚的书,会不时偷偷的乐。小刚有此书,可傲视同侪矣。

 

听老兄如此的评价,好奇心更强,只不过读此书之前,多了几分的忐忑,若是看了没有偷偷的乐,岂不是算不得读懂。

 

夜读“七日谈”,读着读着还真的乐了起来,原来的小小担心早就忘了。读着虽然乐了,七日谈所说的事情却并不轻松,想要读快竟然不能。既然是七日之谈,我便分作七天来读。

 

读完一遍,便有些后悔自己的承诺了,想要说出个一二来,太难了。再读,这感慨更加的强烈了。要说体会倒也有一二,总是嫌肤浅。

 

小刚兄的文笔,确实是少见的。语言是极其简单和平实的,正当我感觉如此的语言用来写成书,总嫌有些单调吧,突然而至的大段的铺陈,酣畅淋漓。其中关于文明的争论,饮酒者的自白,乞丐的行头的描述,偷书人对于一本书的挚爱,都可以反复的玩味,恍惚间竟有莎士比亚之风。

 

故事里搜罗社会、人间之万象,看似简单随意的处理,却能感觉到小刚兄一贯的从容。这种感觉在“中国好人”中,我曾读到过,在七日谈中,也感受到了。如同对于棋局的态度,当旁人在为复杂的局面而焦躁之时,小刚兄轻轻的把棋子挪动。后面的变化,我,看清了。

 

故事是两个人在讲,一个人讲的是每个人的事,另一个人讲的是所谓社会的事。对于个人,小刚兄是一贯的宽容,“有些人的生活方式,在我们看来,有点奇怪,但我相信,他们如此过活,一定有自己的原因。随随便便地判断别人的生活,总嫌粗暴。”对于社会之现象,小刚兄则更多是反思和调侃。不论是放逐之规,饮酒之法,还是文身的风俗,竟于荒诞中引人思索。

 

读的时候乐,读完了却乐不出来。这感觉竟是份外的强烈。

 

再次和孙兄茶聚,自然离不开“七日谈”。孙兄感慨,石家庄之地能有小刚的如此人物,旁人便不敢小觑庄里了。只是,若要在庄里,找出一人能写出篇匹配的评论,恐怕都是很难的一件事情了。小刚的写法借鉴的是“十日谈”的故事结构,而所呈现出来的气息很像卡尔维诺。

 

十日谈是多年前读的,早都忘记了,卡尔维诺头次听说,一查方知曾获诺贝尔奖的提名。重温“十日谈”。两相对照,又有新的感触。深夜短信孙兄。

 

张三:看了几段十日谈,从容的感觉很像。

孙兄:古代作家大都是从容的。因为当时的社会是慢速的。当代作家也可以模仿,但会很吃力。因为社会变了,也因此这样的作品成为绝唱。

 

张三:十日谈,故事明快有趣,所讽直指教会,文风泼辣率直。七日谈所喻社会、人性,面宽而委婉。

孙兄:中国文化有此传统,即孔子所谓谏有五谏,其中最优者为讽谏。小刚所作虽不一定是谏,但内涵丰富,惚兮恍兮,其中有物。

 

张三:如此而言,七日谈高十日谈远矣。

孙兄:从历史的角度看,不可以这样说。贱内曾说,我看蒙娜丽莎不怎么样啊,我说,那是你不知道那是艺术中的人类第一次出现微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