茗窗清语之四:变化弄人
(2010-11-29 11:45:25)
标签:
杂谈 |
庄里的茶馆,常去的只是两家,一家三字禅,一家悠哉。都是傍水临园。周末约老友茶聚三字禅,茶室订好是峨眉山,高桌竹椅,临窗便是枯树,遇到晴好之日,阳光会斜照进来,暖意融融。
池兄,孙兄回信说好,小刚兄有朋友要接待,遁庐兄野营在外。子益兄从沧州返石的路上便发了短信。
槛内思秋水,
兴来赴峨眉。
轩窗画枯树,
小室饮芳髓。
且住风尘影,
休忧韶光催。
乐时须行乐,
舍此劳低回。
茶还未喝,子益兄已有文字五千卷了。
一道正山小种热热身,几位老兄谈兴颇浓。暂且不表。只说下面要泡的茶。
同藏珍兄喝茶之后,子益兄对86年的商检版8592很有感觉,后来在一起又念叨过几次。子益兄认可,对我来说,本身这款茶就有了价值。于是便同藏珍兄联系,搞了些过来。
店里的茶艺师信不过,子益兄要自己动手来泡。头道汤,子益兄便问,喝否?我有些犹豫,子益兄嘿嘿一笑,我不管你们了,我要喝。于是,便都喝了。只头道汤,水色清浅,我便有些惊奇了。
再出水,我和子益不禁叹道,怎么会是这样?汤色明亮通透,如油。入口化,喉部空明。再几泡,表现依旧。
子益兄曾比此茶为山中老叟,今日来看,哪里是什么老叟,分明的佳人,而且是含蓄温婉的闺秀。
子益兄慢慢的泡,我们便慢慢的喝。不经意二十泡过去,华丽、秀美的气息如一。子益兄说,要说茶的表现,肯定今日得好,只是不知怎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别。不过,让我更是思念那山中的老叟了。
不觉天晚,只是一泡茶,便是一个下午。这感觉我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