茗窗清语之壹:走在人生边上
(2010-08-11 09:17:17)| 标签: 杂谈 | 
前几日,子益兄到访,稍作思忖,取出了一款茶。
 
这是一款自己无意中送给自己的礼物。98年去云南,那时尚不知普洱为何物,回来时,在一个药房里买了两小袋普洱茶算作纪念,一生一熟,各100克。蓝花蜡染的小布袋,上面写着“昆明凤临茶厂”。背面还贴着一标签,一九九五年。
 
恍惚间到了05年。一日,知道了普洱是越陈越香,想到了这两个小布袋,急忙驱车回年觅之。一袋生茶已不知不觉被喝掉了,熟的还在。
 
甚喜,同茶友饮之,有些失望,当时大抵是发出,十年的熟散茶,不过如此的慨叹。
 
也许是怕期待的落空吧,对于这所剩无几的“老茶”,我一直没有勇气再喝,这小布袋便一直静静的在书橱里。
 
茶汤缓缓注入茶杯,小屋中,我和子益兄静静的喝着。茶汤并不厚重,并无期待的珠圆玉润,确是入口若有,之后若无。无味无杂,清静空明。
 
若是放到前一两年,我对此茶很难说懂得,今日,却被它感动和迷恋。
 
子益兄也很享受。很久没有如此静静的喝茶了,很久没有体验到茶带来的愉悦和舒松的感受了。子益兄说,其妻前些时候读杨绛先生的“走在人生边上”,开始便只是觉得琐碎和絮叨。读了些时日,慢慢喜欢上了这絮叨,这恰恰是阅尽人生沧桑之后的平静、恬淡。这样的感触,确乎从这款熟散的茶汤中带来。
 
邓时海先生说,喝熟茶,存生茶,品老茶。一直以来,手上确有些茶,但多为生茶,也确实觉得熟茶喝起来没劲,喝过一些老点熟茶,多是很失望。但人的审美似乎是会改变的。今年。我个人的喝茶体验突然一变,几次感动竟然都是来自熟茶,似乎读懂了它的平静、内敛、从容。
 
现在要是让我重新选择,我会找些新的熟茶存存,邓时海先生的“存生茶”,我想篡改成“存茶”。
 
附记:子益兄建议,要把喝茶的事情记录一下,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我赞同。自然而然,当书则书。
子益兄给了个建议,很妥帖。以茶为引,故曰茗窗,不涉功利,故曰清语,茗窗清语。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