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做生如熟”和“做熟如生”

(2006-09-22 15:21:44)

从喜欢喝茶的那种感觉和氛围,到喝茶;从喝茶到品茶;从品茶到收集茶,这样的过程,我自己也很难预知。不过,这个过程倒是很自然,转折处自己也搞不清楚了。

 

在收集普洱茶的过程中,我应该算是很快找到了方向。说来,这是受到一位搞收藏朋友的影响。前一段子和一位搞收藏的朋友聊天,朋友问,你是对什么感兴趣呢?是喜欢瓷,还是陶,是字画,还是青铜。我很不好意思,只是对这方面有兴趣,具体来说,一无所知,只要是超过100年历史的我都有兴趣。

 

朋友告诫,在收藏的领域,这是最大的忌讳。弯路他也走过,现在想来,那几年的时光很是心痛。现在则是心无旁骛的专注于陶器。

 

没有想到的是,朋友的这番话,给我在普洱茶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借鉴。在几位朋友的影响下,很快,我便集中到了昌泰上面,主要是昌泰的生茶。几个月下来,手上也有了五十种左右昌泰的茶品。每日回到家中,我都会拉开我的大茶橱,看看茶,闻闻茶的味道。

 

周围的朋友也很是羡慕。一位朋友也要加入到收藏普洱茶的队伍中来。我则以一个前辈的身份,对朋友进行了劝诫。“方向,要明确自己的方向,什么最重要,方向最重要。如果说我收昌泰的东西,你们也拿,我们只是重复而已。据我所知,勐海的茶也都很好,我建议我们分头行动,我来负责昌泰,你来负责勐海,如何?

 

我的建议得到朋友的认可。随后,我逐渐品饮到了V93,7432,7262,粒粒香,勐海之星等一系列勐海的茶。

 

勐海的熟茶确实不错,喝到勐海的熟茶,我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熟茶。以往,喝到的熟茶大都会带渥堆的味道。如果能喝到没有仓味的口感厚重些的熟茶,怎么也得让商家说成要个三五年的陈放。勐海的今年的新茶,没有任何的渥堆的味道,没有丝毫的杂味,中正平和,口感淳厚。看叶底,柔软,淡褐色。不像以往看到的枯黑粗硬的叶底。

 

勐海和昌泰确实名不虚传。在惊叹之余,我也发现了一个特点。勐海称得上“做熟如生”,而昌泰称得上“做生如熟” 。

 

勐海的熟茶,叶底鲜活柔嫩,很像是多年陈放的生茶;昌泰的生茶,尤其是易昌号,当年的生茶醇和甜柔,如同熟茶一般让人很容易接受。正是这两个茶厂的茶,勐海的熟茶工艺号称独步天下,昌泰的易昌号99被认为是2000年左右最用心的茶品。能够把完全矛盾的两种状态,很好的调和到一起,这样的茶也就具备的品茗的价值,带给茶人艺术的享受。

 

这在很多的领域都与类似的现象。当两个极端的状况达到了调合,艺术的审美价值由此而生。

 

书法中,楷书最为基本,规矩;草书则无章可循,但书法论述中有“做草如真,做真如草”之说。这里的“真”,指的是楷。意思是说,草书尽管恣意纵横,但是,每一笔都要有章有法;楷书尽管平正规矩,但是,要的是气韵生动。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书法。

 

轻重也是一对矛盾。谢安对弈之中,笑退符坚的百万雄兵,那种感觉是举重若轻;诸葛孔明事事小心,处处谨慎,可谓是举轻若重。这样的人都称得上“人物” 。

 

 

不再展开了,我对于这“做熟如生”和 “做生如熟”的总结很是自得。邓时海先生的“喝熟茶,藏生茶,品老茶”言简意赅,堪称名言。我这两句,应该也很是不错,不知能否在普洱茶的文化中传播中留下一笔。

 

嘿嘿。诸位看官,不要笑我狂妄才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倚天照海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