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东西的事情,朋友对我提出了表扬和批评。表扬的方面大体是,东西写的不错,最为关键的是,掌握了些写东西的要领。一篇好的东西,要流畅而自然,形式上则东拉西扯,不着边际,回头看过去,一条精神的线索却在若隐若现之中。
批评的方面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网络日志写的太零散了,如羊拉粑粑蛋,喜欢看的朋友带着希望而来,如果看不到新鲜的冒着热气的,就会带着遗憾而去,几次下来,便不会来看,更谈不上交流了。朋友说,你也看看人家老徐的博客,要虚心向人家学习才对啊;其二,东西写的太长了。按朋友的意思,你这哪里叫博客啊,长篇大论的,矫揉造作,日志,就要发乎内心,陈芝麻烂谷子,鸡毛蒜皮,有感想了,马上记录下来,短则三五十字,长则三五百字,足矣。
朋友的话的确是金玉良言,我要深刻反思。不过,今天的日志恐怕又要写多了,一来有些日子没有动笔了,手一旦放在了键盘之上,便会下意识的多敲出许多字来;二来,也确实有些有趣的事情要说,这长短自然不好人为的控制了。
最近请朋友求了一幅字,字的内容是我心仪的,张天福老先生所倡导的中国茶礼“俭清和静”。朋友请的是山西师范学院的段钢老师写的。段钢老师我并不认识,朋友对这方面有些了解,段老师的字真的很好,圈内的人都认。不日,字拿了过来。字风古朴虬劲。每个字有着不同的神韵气态,俭字端庄,清字秀美,和字平实,静字苍茫。整幅字相映成趣。朋友中有略懂一二的,称赞之余,仰靠沙发之上静静的欣赏,良久,发出一声赞叹,真好。
不日,河南老友来访,自然要对此品评一番。老友对此又是表现出不以为然的态度,大体的意思是,这几个字用来喝喝茶,遁世尚可,在当今时代,不能推崇这种精神,应该鼓励人人奋勇,个个当先才算合拍。当然,这也在我的预料之中。
显然,老友片面理解了这几个字的内涵。据理相争之后,仍然很难说服老友。情急之下,我脱口而出,打球应该算得上竞争激烈了吧,我用“俭”字诀和“静”字诀,便可胜你。在球上面,老友比我出道早,但是屡败屡战,谈到球的胜负,尽管老友的嘴还是硬,但是内心里是虚的。最近打球,已经主动要求要让4杆才打。老友默然片刻,便把话题岔开。认输不是老友的风格,如此已表明了很多。
闲聊之后,一同去吃午饭。在一家并不起眼的小馆子,三个人,点了一份麻将豆角,一份黄豆肉冻;一份炖的羊排,一小份大锅菜,一条老烧鱼。主食是炒饼子。小馆子的生意很是红火,我们只是在一角坐下,饭菜的味道很淳厚,上的也并不快,我们基本上是上一盘,光一盘。食罢,感觉很是不错。
正是心满意足,我也是灵机一动。这吃得舒服的原因,你可知道?老又听到发问有些茫然。我解释道,这顿饭里暗合了“俭清和静”的道理。
小馆子相对大饭店,可以称得上“俭”;两凉三热,量上面控制得当,吃完还有未尽之感,可以称得上“俭”。几样东西,都基本上不用很多油,或清煮,炖蒸,清爽不腻,可以称得上“清”。有荤,有素;有凉,有热;有地上跑的,有水里游的;有细菜,有粗粮。没有一样是相同的,却又搭配得当,可以称得上“和”。至于“静”吗,周围倒是人声鼎沸的,但“蝉噪林愈静”,更加衬托了我们宁静的内心。“俭清和静”用来吃饭,也很管用。
朋友听罢,都是哈哈大笑,“的确如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