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向高尔夫说“no”

(2005-10-27 10:39:44)

 

    高尔夫的规则之复杂超过了我们这些高球粉丝的想象。挥杆曾看到一些关于高球规则方面的书籍,感受可以用一个字概括:晕。

 

    挥杆和朋友们在打球时所执行的规则都不是来自于什么教科书,大都是从球童那里只言片语中日积月累学到的。不过时间长了,挥杆的朋友圈子中大都执行一些简单的原则作为打球的基本规则。

 

向高尔夫说“no”

 

    挥杆介绍的最重要的规则就是:no touch 。这里所说得no touch 的潜台词是,不是不让“touch ”,而是“touch”一下罚一杆。当然,遇到球落到了水泥甬路上,球道的临时积水处,还是可以抛球而不受惩罚的。这条原则的主要精神还是以公平为准则,最为主要的是要规避许多球场的本地规则。这是挥杆和朋友们经历许多心痛的经历后达成的共识。

   

    挥杆和三位朋友曾相约温泉。我们这几人,平时里就互不服气。这次便约定要像梁山泊的好汉一样,把座次排一排,而且这座次一定,半年内不再改变。

 

    其中的一位朋友一直技压挥杆一头,其一,其身体素质远远好于挥杆,军校毕业;其二,近乎疯狂的练球。近一段时间,这位朋友接连打出8字头的成绩,让挥杆好生的羡慕。

 

    挥杆那天的状态也还真得不错,前几洞就拿下4个帕,若不是鬼使神差打出一个double par,成绩好得惊人。酣战到第九洞,挥杆还力压这位朋友1杆。第九洞,朋友的开杆偏出了球道,挥杆的球在球道上,第二杆,朋友的球再次偏出,飞向了水边的小树林,挥杆大喜,凝神静气,很好,球放在了水前,距离果岭120码,绝好的攻击位。上果岭的这一杆,也很好。这时,挥杆的这位朋友球也攻了上来,果岭旁。挥杆这时心中暗忖,这一洞再赢下一杆问题不大。挥杆两推完成,拿下标准杆。朋友一切一推,也很神勇。另几位朋友也都完成了这一洞,互相询问成绩。这位朋友高声答,帕。

 

    “不可能,球进了小树林,怎么可能是帕”,挥杆高声问。朋友答道,“球童说,那里是整修地,可以抛球不罚杆”。真的是这样?球童答,是这样规定的。朋友喜上眉梢,挥杆当时差点晕倒,另两位朋友也是忿忿。

 

   下半场再战,挥杆的美妙感觉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战到17洞,另外一位朋友开球左曲,球飞进了小树林。未料,这朋友大笑道,我也要享受一下本地规则。未等我们反驳,小球被抛到了球道上。

 

    一场本来剑拔弩张的决战,最后竟不了了之。赢了球的朋友好像也很不好意思,头把交椅的事情也不敢提起。

 

    在此之后,挥杆的几位朋友约定,无论到哪个场子打球,no touch 是基本原则。原因很简单,基本上每个球场都有自己的本地规则,有把小树林称作整修地的,有把花圃叫做整修地的,居然还有把大片的果树林叫做整修地的。在新的球场打球,短时间内全面地了解本地规则又是一件不很现实的事情。总之,这些本地规则都是对球手侥幸心理的一种纵容;都是对于谨慎本分的球手的一种不尊重。因此,no touch就是最为公平的准则。

 

    还有一条重要的规则就是no ok。平时我们打球都习惯在果岭上给对手ok球。时间长了,竟成流弊。如果遇到离洞较近的球,不喊ok,有的朋友会认为很没有面子,要是再碰上很随意的一推,恰巧没进去,那意见可就大了。挥杆的河南老友最怵推杆,球到了洞口附近,只要有人喊ok,老友就会忙不迭地把球收起来,一边连声说谢谢。有的时候,球距离洞本还有一些距离,老友也会左顾右盼,期待有人喊出ok。

 

    其实,在高尔夫的比杆赛中,是没有ok这一说的。在球没有进洞之前,什么情况都是可能发生的。看上去很简单的一推,其实,是最考验球手的一推。现在,我们的一致意见是no ok 。

 

    挥杆总结,打高尔夫的过程,其实是一个不断说“no”的过程。除了no touch ,no ok ,还要注意no talk。这一条看起来并不难,但在下场的实践中要做到却不容易。刚刚打下小鸟,人会变得很兴奋,朋友们也会有很多的冷嘲热讽,说着说着,就到了下一洞的发球台,这时要嘎然而止就并非易事了。

 

    现在打球简单多了,第一洞的发球台上,朋友们会重复一下基本规则,no touch ,no ok 。当然,还会竖起食指,嘘,开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老头就是老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