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5、漫谈园林的墙——品读园林32

标签:
吴文化园林的墙壁苏州园林古建筑 |
分类: 园林类 |
漫谈园林的墙——品读园林32
古典建筑中墙壁是最不惹人注意的。但实际上墙壁却是十分重要的古建组成部分。墙壁在园林中的功能作用就非同小可:分割空间格局、遮挡外人窥视、引领游人入胜、营造庭院氛围、勾勒框景图画等等方面都有不小的作用。墙面的装饰也是园林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可以点缀各种攀援植物,在墙角下制作建筑小品,开启各式漏窗,设置各式形状的门框,用各种色调、材质装饰墙面。特别是利用山墙装饰使得园林建筑千姿百态,给游人增添了无穷的视觉魅力。
墙壁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遮挡外人的视线,给大户人家造成一种优越感和安全感。面对大门的墙壁就是照墙,又称照壁。照壁的最大作用不但能遮挡外人窥视而且烘托官宦人家的气派。最有名的就是北京北海的九龙壁,南京夫子庙河边的长长的照壁。苏州拙政园忠王府对面是苏州最大的照壁,其他园林如曲园、网师园、鹤园、艺圃大门外对面也都有照壁。据说耦园面对大门的河边本来也有照墙,只是被历史巨手所抹去。一般照壁两头过去连向大门两旁的八字墙,只给街巷两头留下一个形似方形的巷门,让居民可以进出通过小巷。而照壁以内的空间形成一个类似广场一样的庭院,用来给贵客停车马。无关人员虽然可以走过,但不得在巷门之内停留,更不可往大门内张望。照墙的存在已经成为历史,但从中依然能透出官宦人家的高傲和专横。
体现在园林内部,分割空间是墙壁最主要的功能。苏州园林一般都不大,但使用墙壁来分割空间,能造成庭院深深而曲折,使得方寸园林包孕大千世界。墙壁的合理分割,能使大小庭院错综套叠,庭院更显雅静又个性化。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拙政园内的枇杷园,就是依靠一堵云墙,让枇杷园成为园中之园。这条云墙还有一个不同之处是墙头上没有瓦片,这就区别于怡园的锁绿轩那堵云墙。没瓦和有瓦的云墙各有韵味,一显轻盈一显庄重,就像一是穿休闲装,一是穿西装,随景变化各有千秋。
云墙分割空间
拙政园枇杷园云墙分割成园中园
拙政园北面云墙分景,此云墙有瓦,与枇杷园的云墙略有不同。
墙体在园林内的功能还包括制造障景,让游客在墙与墙之间游荡,曲径通幽,经过墙体的引导和渲染,使人走出幽深之后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留园的进口一段走廊,狮子林入口都是如此。本来拙政园在1960年之前的正对园林路的大门进口也是如此。渲染气氛都是十分的成功。留园在从中园走入西园的狭窄的走廊白墙边,豁然开朗别有洞天,来到了犹如郊外的山水之间,有城市山林之感。这些境界都是主人用墙体营造的奥妙氛围。
留园进门后的曲折通道
留园的墙壁给人的曲径通幽之感
留园的墙壁引领游客
墙壁在园林走廊中的不同使用,也能产生特殊的作用。一般在走廊中间砌堵墙把走廊分割成并行两条,达到一分为二,合二为一,这就是复廊。进而在复廊的墙上开出各式漏窗,相互可以通透、,形成一种走廊建筑格局。比较有名的就是沧浪亭中的沿河复廊,通过漏窗使得游客能享受沧浪之水的韵味,这被人称之为借景。狮子林中进入立雪堂的那条复廊,还有就是拙政园东西园之间的复廊,怡园东西两部分花园之间的复廊都是如此。一般而言,复廊的作用使走廊两边的风景既分割又有联系,互为借用、互相渗透、互为对照。同时也是引导游客的重要导游线路。
墙面的使用往往会留有各式漏窗,有的用砖瓦搭成各式图案,吉祥纹式、花卉图案,也有的用堆灰方式做成漏窗,这在狮子林和沧浪亭能看到。拙政园中李宅桂花园中东南西三面的走廊上,有连续不断的廊顶围墙,墙上布满几十个不同花纹的漏窗,这在苏州园林很特殊、很罕见。更多的是空窗,勾勒出一方天地,透过空窗我们可以看到园林的一幅幅美景。犹如用相机取景框,聚焦了园林最美的景色,成为游客最好的温馨的旅游记忆。空窗在苏州留园中特别多,一般都说那是移步换景。
鹤园的粉墙上的漏窗
留园进门后的六扇漏窗开在白墙上,给游客有移步换景之意
狮子林的堆塑漏窗
狮子林的琴棋书画漏窗,是的白墙富有韵味
拙政园李宅桂花庭院中四周的高墙上的不同漏窗。实属少见
桂花庭院的漏窗
考虑到墙面比较平整呆板,因此园林中往往对墙面进行装饰美化。最常见的方式常常做成建筑小品,用来装饰改善庭院环境,使得色彩丰富、面目一新,甚至用名人书法砖匾装饰墙面,增加了园林庭院的文人书卷气息,营造了园林特有的艺术氛围。苏州留园就有建筑小品“古木交柯”和“花步小筑”,拙政园中的“海棠春坞”都是如此。主要的装饰对象或者叫装饰主体就是一堵粉墙。在此粉墙下,垒砌花台,堆几块湖石,种几支树木花卉,请名人留下墨宝刻制成砖匾装扮粉墙,使得典雅清新,风雅气息十分浓厚。也有的园林在高大的白墙上,点缀草木,种上凌霄、蔷薇、爬山虎、木香、常青藤等攀援植物,一年四季墙面上都会有色调丰富的绿叶和花朵,点缀着园林的白墙。如艺圃入门的两旁墙上的爬山虎和蔷薇花,网师园引静桥旁白墙上的木香花,拙政园后墙上的凌霄花。增添了园林无穷的生趣,给炎夏增加了一份绿荫和凉意,给春天带来生气,给秋日带来成熟的金黄。西山明月湾礼和堂有书厅,名为南寿轩,亭前有一小院一抹白墙,墙下角是十足的建筑小品,有璧山、有壁间砖雕匾额,上书“清芬蔼若”,有花格漏窗,园中种有南天竹,点点红果在冬日里特别瞩目,小院因此声声勃勃,再无白墙的呆板。
西山明月湾礼和堂的粉墙下的建筑小品,注意有璧山和特大漏窗
拙政园内的海棠春坞,白墙下的建筑小品
留园内的古木交柯建筑小品
在古建厅堂中墙壁会以山墙的面貌出现,不管是硬山顶还是歇山顶的古建筑,山墙的装饰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传统的做法是在山尖上用堆塑的工艺,做出蝙蝠、双钱、悬鱼、也有松鹤,寓意为长寿等等。从外表色彩来看,墙体可以是粉白的,可以是黑色的,寺院园林中也会用明黄色的,更有用紫金色的。从材料上来看也是十分丰富,可以是石灰墙砖墙,也可以是水磨青砖贴面墙,也可以是木壁板墙,还可以是乱石砌的虎皮墙。
鹤园内的山花墙上的松鹤堆塑
天平山的黄墙分割空间
天平山黄墙的爬山虎
怡园内山花墙上的福在眼前堆塑
拙政园内的山花墙堆塑
西山堂里心远堂内水磨砖贴墙面装饰
墙在古建筑中的历史长河中不断的演变,不断的衍生出新的理念新的式样。有些虽然看起来并不引人注目,譬如博风墙、山花墙、虎皮墙、观音兜、风火墙的嬗变、园林中卷棚顶山墙堆塑等都能反映主人的心态和追求。我们条分缕析墙壁的功能和装饰,可以更好的接近历史真实面貌,进一步理解古人的思想感情、文化崇尚,因而能更好地传承吴地文化。
环秀山庄内的廊墙上的装饰
穹窿山虎皮墙
唐寅祠的山墙,巴洛克观音兜装饰
天平山虎皮墙装饰
网师园内的观音兜装饰山墙
同里镇古宅的风火墙装饰山墙
东山古建筑的风火墙
园墙用在特定的建筑上。
2017-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