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布达拉宫转经筒西藏璞玉的世界高原反应 |
分类: 东游西逛 |
顺利完成“雍布拉康”的行程之后,佑爸开始放松警惕。当晚,在朋友们的“撺掇”之下,几个人一高兴喝起了小酒,这直接引发了“灾难性”的后果。整宿,佑爸的高原反应十分严重,不仅基本无法入睡,而且要不停地吸氧。佑佑还是感到不太舒服,但情况已开始好转。第二天一早,面如土灰的佑爸差点儿放弃行程。
后来我们才了解到,“高原反应”决不是危言耸听,的确有非常严重的。曾有个朋友入藏,是个身体超棒的男人,但来了之后就一直头痛欲裂,一天半之后仍无法缓解,打着点滴被120车直接送往机场。一般的人,只要不感冒,应该不会那么严重,但多少都会有些不适之感。可是,有一点千万千万注意,那就是决不能碰酒,尤其是白酒,否则会大大加重高原反应的症状。还有,刚到西藏,失眠、尿频、口干、头重、脚软,这些情况都是很常见的,不用紧张,一般一两天之后就会有所改善,当然,也有个别一直无法适应的情况。
好在佑爸的身体底子比较好,早上一碗热粥下去开始缓解。而且,老天爷也开始怜悯他俩——本来,当天的行程是参游“桑耶寺”。该寺不仅是西藏的第一座寺庙,是西藏最早的佛法僧俱全的寺院,而且是莲花生大士亲建的宁玛派的“祖寺”,我是期待着前往的。然而,山南一早就开始下雨(朋友说,我们已经够幸运的了,我们去前的一两周一直下雨的),而且,前往桑耶寺的路都是土路,鉴于他爷俩儿的情况,我们决定放弃,车回拉萨,这样,一路上他俩都可以在车里好好休息一下。
你说我迷信也可以——但是,当车一路沿着拉萨河(来的时候是沿雅鲁藏布江)疾行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我也许与“宁玛派”无缘。其实,我一直是主张禅净兼修的,对密宗基本不了解,但是,对宗喀巴大师、莲花生大士、阿底峡尊者等这些如雷贯耳的密宗大师的名字还是耳熟能详并心生敬畏的。然而,因为宁玛派的“红教”有“男女双修”一说,而我从汉地显宗的一些祖师大德们的言论中,发现对此是持否定态度的,所以,自己内心也颇有些“排斥”(但其实并不真的了解到底是怎么回事)。你想,既然内心拒绝红教,又怎么能有缘去到红教的“祖寺”呢?——当然,这都是后来我胡思乱想出来的,当时的感觉却只有遗憾。不过,这个世界上的事情真的是很奇妙的,某些机缘是神秘的,不可解释的。
拉萨河也很宽,我分不清与雅鲁藏布江到底有什么分别,只将脸贴着车窗玻璃,贪婪地远望。发现沿路的山壁上,有很多白色“梯子”形状的图画(为节约时间,我没好意思叫停拍照),很大,而且一路上很多。朋友介绍说,这是当地信仰原始宗教“苯教”的藏民们所画的,他们认为,在山上画这样的“天梯”,死后就可以升天而不堕入地狱
……
雨停天晴了,棉絮状的白云又从悠远的蓝天里钻出来,爷俩在车后座上睡醒了,车停在了一座小寺庙的门前。这座寺庙的名字我忘了,但是它也是一座有着颇长历史的寺庙,属于“花教派”。这次入藏我才知道,原来,藏传佛教有黄、红、花、白四大教派,而一直处于“统治地位”的就是达赖、班禅所代表的宗喀巴大师所创立的被称为“格鲁派”的黄教。
一走进这个花教寺庙,我的感觉就非常好,气场相投。因为没有一个游客,内心升起丝丝宁静之感。院子里有个很大的转经筒,下面是一排小的转经筒,一个满脸沧桑的藏族大爷非常缓慢地绕着大转经筒经行着。佑佑爷俩和朋友们在院子里休息,我便闪身走了进去。
五六个身穿红色僧衣的年轻喇嘛在刚进门处的榻上围坐着,不知是否在念经修行。里面很深亦很暗,没有电灯,佛前的酥油灯在一排排金色、银色的油碗里灿然闪烁,恍如隔世。一个小喇嘛跟在我的身后进来,用很生硬的普通话给我介绍。
最里面的佛殿里,供奉着本师释迦牟尼佛。在幽暗寂静的佛堂里,那佛面闪耀着一种摄人心魄的光辉,我太痴迷他的庄严与相好,明明知道,最好不要与佛像一起照相(我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可还是忍不住询问喇嘛,能不能在那里照相。年轻的喇嘛十分友善,一再表示没有问题,于是,我双手合十,虔诚地在佛的脚下,留下了这张难忘的照片(如图)。
走出大门,看见那位大爷还在那里转经。藏民们为什么要转经筒?原来,一般藏民都不识字,尤其是无法诵经、持咒。所以他们一般只会持诵“唵玛尼呗美吽”的六字大明咒。藏民认为,每转经一次,就相当于诵了一遍经,并且会随着转经筒持诵六字大明咒。
情不自禁地走过去,牙齿基本掉光了的大爷非常友善地向我咧开嘴微笑,我忍不住拥抱了他一下:我们今生是两个世界里的人,毫不相干,但是,在这个高原山区的小寺庙中,此生,我们有缘相逢,相信,来生必定会有善缘吧。我默默地祝福着这个虔诚而善良的老藏民……
当布达拉宫清晰地出现在我眼帘的时候,我真的无语凝噎。它就是西藏,它就是青藏高原,它就是藏传佛教!此时,它雄伟庄严地在离我很近的地方矗立着,像一幅画,完全的不真实。
次日上午,我才有机会细细地端详这遥远的梦幻。这个坐落于红山之巅的宫堡式建筑群,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海拔3700多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宫殿、城堡和寺院于一体的宏伟建筑。它依山而筑,宫宇叠砌,巍峨耸峙,气势磅礴。在空间组合上,院落重叠,回廊曲槛,因地制宜,主次分明,上下错落,前后参差。布达拉宫被视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游览之前,我们就被告知,这将是很“累”的一个行程。的确,我们顺着人群一直在爬楼梯,好几层呢。在高原上干这个活儿并不容易。周遭的游客也都是喘着粗气。好在,从这一天起,佑佑父女俩基本恢复正常。人很多,中间几乎不让停留,有很多协管人员在吆喝着快走。
布达拉宫因为颜色和功能的不同,分为“白宫”和“红宫”。红宫主要是宗教活动场所和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祀殿,而白宫是达赖喇嘛的居室和政治活动中心。红白两色浑然一体,充分体现了旧西藏政教合一的社会特征。自从白宫落成后,五世达赖喇嘛即由哲蚌寺移居这里。此后的历代达赖喇嘛都将布达拉宫作为自己居住和进行宗教活动的地方,于是布达拉宫也就成为僧人及信众顶礼膜拜的圣地。
在“爬坡”的过程中,有一个有趣的场景让我十分难忘——一群妇女,大多用头巾蒙着头和脸,或蹲或坐在城墙之上,一边齐声大声唱着歌曲,一边用特制的工具砸着城墙(如照片)。导游说,这叫做“打阿嘎”。布达拉宫的城墙或地面,一般都是用这种“阿嘎土”砸成,因为一般水泥或石头只能保持百年左右,而这种“阿嘎土”能保持上千年而不损坏,还会越磨越亮。她们情不自禁愉快地歌唱和劳动的场面,让我这都市里的“烦恼人”羡慕不已——是不是该反省一下,到底该怎样活着才能真正地快乐?
终于登顶!宫殿外,有一个宽大的阳台,从那里可以俯瞰整个拉萨城。远处是起伏连绵的群山,美丽的拉萨河宛若一条缎带从天边飘来。近处是片片田陇阡陌、绿树村舍,还可以看到古老的大昭寺金碧辉煌的金顶。有一个好玩的插曲——在那里,导游说:“都去一下洗手间吧,这可是世界上最高的厕所,飞流直下三千尺呀(因为是空洞的旱厕所)……”
有一点要给朋友们提醒一下:如果您在最旺季(大概七八月份)去拉萨,要做好思想准备,因为布达拉宫每天只接待3000名游客。所以,很多人,到了一星期左右甚至十天以上才“排到票”(先填购票单),门票有时会被炒到三倍左右(300多元),而且要用身份证购票,新浪的一个博友也证实了这一点,他的朋友十天左右才购到门票,就只好先去别的地方玩了。
入夜,在当地朋友的极力推荐下,我们来看布达拉宫的夜景。这里有一个很大的广场,喇叭里放着传统的藏族歌曲。夜幕和灯光笼罩中的布达拉宫,散发着一种不同于白天的独特而神秘的魅力。我相信,在那神圣的殿堂之上,在那静谧的宫殿之中,还有着很多圣洁的灵魂在那里驻守……
啊!我终于来到了你的脚下——心中的明灯,神圣的布达拉宫!为了庆祝这一刻,我和佑佑穿起了五彩的藏衣,唱起心中的圣歌……
(待续……)
本人过往博文推荐阅读:
千里迢迢只为你—走进梦幻喀纳斯(新疆游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32b31f01000bs1.html
品不完的滋味—多姿多彩喀纳斯(新疆游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32b31f01000bs3.html
早穿棉袄午穿纱——情迷吐鲁番(新疆游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32b31f01000bs4.html
恩赐龙舟瑶池行——风情万种天池游(新疆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