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爱》

(2014-04-17 21:58:12)
标签:

《爱——外婆和我》

文化

分类: 他人评说

谢谢东华的评论—— 

 

“爱的学习是我们一生的功课”

                      ——读殷健灵的《爱》

 

                                                 李东华

殷健灵的《爱》让我想起《苹果树上的外婆》,想起《马提与祖父》,一个孩子和老人之间的爱,以及老人离开这个世界后孩子如何面对因为死亡而带来的爱的骤然空缺。虽然“爱”和“生死”是文学的永恒主题,但殷健灵的《爱》却以其特有的朴素的真挚而具有一种令人泪流满面的力量。

《爱》以舒徐的朴实的文字,缓缓地回忆了一个孩子和九十九岁老外婆的故事,她们相互照顾,彼此扶持,在漫长而短暂的岁月里共同分享着人生的欢乐与悲伤,并成为对方最牢固的精神支柱。《爱》最令人感动的地方在于,它并不是一个孩子对于爱的空洞的赞美,这种爱并不仅仅止于内心的抽象感悟,它直接来源于具体的行动:在作品的字里行间,不但细腻地记录了外婆是如何无微不至地关爱着作者,也写了作者如同乌鸦反哺、羔羊跪乳一样对外婆周到细致的照料。她不但给了外婆最好的饮食起居这样的物质上的供养,而且还一直关心着外婆的精神生活,就在外婆去世前不久,她还陪着外婆去看戏,在看戏的过程中,外婆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她都记得那么清楚,并从外婆这些微小的表情动作中仔细把握她的身体状况,从而能够及时地给外婆提供最舒适和最贴心的照顾。我想每一个真正照料过耄耋老人的人都会知道这其中的艰辛,它意味着精力、体力和情感的一种综合的付出,何况又是这样精心的照料。因此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是文学意义上的,它还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孝”的传统,是如何在上海这个繁华的充满商业气息的大都市,在这个处处充满功利主义色彩亲情严重缺失的时代,在一个年轻的光鲜靓丽的女白领那里得到了如此真实的传承。因而完全可以这么说,这部作品不是或者说不仅仅是殷健灵用文字写就的,它还是她用绵延长久的坚韧的爱的行动来完成的。

   《爱》还是一本生命的感悟之书。作者在前言中说:“人世间的道理,只有经历过才会明白,比如——生命老去过程中的无奈与凄愁,每个人都会面临的无法逃避的死亡……一个人独自往前走,一生都在学习中:学习感受和珍惜亲情的美好,学习面对人生中不断的失去与得到,学习用记忆来挽留曾经的温暖,学习为种种困惑和疑问寻求答案。而爱的学习,更是我们一生的功课。”我想这一段话,就是对这部作品所做出的最好的诠释。龙应台在《目送》中这样写道:“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是的,无论我们怎么爱一个人,怎么舍不得,最终他还是要离开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殷健灵在《爱》中写下了这样一个小细节,让我们看到了每个人在面对亲人死亡时那种怆痛,那种依恋,那种无法接受的辗转反侧的心情。要去台湾出差的她,把外婆穿过的一件羽绒服放在了行李箱里,她还把这件羽绒服穿在自己身上,去触摸和感受外婆留在上面的体温和气息。生死是横亘在我们每个人面前的不得不面对的终极难题,但《爱》让我们看到,爱并不会随着死亡而消逝,它已经沉淀在我们的血液里,我们的情感中。爱是一场接力赛,它是永生的——当外婆离开了我们,还有父母给我们爱,当父母离开了我们,还有子女给我们爱,当子女离开了我们,还有朋友,甚至是陌生人给我们爱,说到这里,我不能不提到书中的一个小秘密:外婆并不是作者的亲外婆,这也许更有力地说明了,爱无关血缘,它是这样一种美好的情感,在任何两颗渴望着彼此抵达的心灵之间,都会美丽地绚烂地绽放。

    在时不时就能听到“弃养”、“空巢”这样的字眼的当下,《爱》显示出了它对于这个时代的意义——我们应该反思我们的生存方式,当金钱成为衡量人生成败地唯一标准时,我们是不是忽略了亲情、爱情、友情对于我们精神生活的不可低估的力量,它的面目平凡、普通,甚至琐碎,无声无息地洒落在人生的褶皱里,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只有当它失去时,只有当孤独这种时代病侵蚀到我们机体的最深处,我们才会体味到亲情是人生不可或缺的源泉。而《爱》,给我们留下了一份爱的档案,它将引领孩子们去体味亲情的美好与浩瀚。

                                           刊于《新闻出版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未完成的课业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