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什么是少年写作的本来面目

(2006-08-16 21:15:40)
分类: 读书

序:什么是少年写作的本来面目

 

 

殷健灵

 

 

又一个孩子要出书了。

我还没有见过这个孩子,但从她寄给我的个人简历里,大致可以描画出她的样子:出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名字取楠木坚韧之意,香港出生,有过国外求学经历,是个“转战南北”爱笑爱说话的小姑娘。她心思明朗透明,而且并不确切地知道自己是否喜欢文学,她只知道自己“喜欢那些行云流水的诗句”,还有“能令她感动的话语” 、“喜欢那种触动心里某一部分的点滴”。如此,我便能知道,这样的孩子笔下流出的会是怎样的一种文字。

少年写作,早已不是一件新鲜事。现今书坛文坛被小鬼们闹腾得,让大人乱了方寸,原有的价值体系摇摇欲坠,少年写手们炮制的关于成长和青春的文字横空出世,让沉寂许久的文坛好不热闹。无论是曾经的“70后”还是“80后”, 他们似乎都在延用一种姿态,以文字强调代际间的剧烈冲突,“因为年轻,所以离真理更近(李敬泽语)”, 他们不需要文化的传承,不会有“学习”和“教育”。于是他们挥起叛逆的大旗,满纸尖刻、孤独、颓废、怨愤……什么是青春的本真呢?除了纠缠痛苦之外,还有其他青春的颜色吗?天真、朴拙、稚嫩、清澈、惶恐、羞涩、良善、纯美,去了哪里?童年、晴天、春雨、远山、瘦树、神话、朦胧的夜梦、院子里的小花,又去了哪里?他们有艺术天赋和语言天赋,可是他们是否有对人类生活和人类精神的广博认识呢?是否具有写作人所必须具有的安宁包容的心态呢?对此,我表示怀疑。

正如池田大作所言:尽管肉眼无法得见,鸟有鸟飞之道,鱼有鱼游之道。在千变万化的人的相貌中,也同样存在一条俨然不动的道。不同的年龄,自然应该有在他这个年龄应该具有的相貌,以及相对应的人生阅历、感受与表达。如果一个花季少年的心境提前进入秋意甚浓的中老年,便有一种畸相,无疑是别扭的、不美的。一个人,总该有一点敬畏之心,尊重,尊重先人、尊重自然、尊重传统精粹,能被感化,具有感动的能力,心里拥有珍宝。所以,当看到本书作者楠楠在给我的信中写道:“看散文的时候,有种恬淡的伤感;小说,有种紧紧牵连的心动;而这些,对我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珍宝。随着我长大,价值观随之改变,关心的不再是自己的小小天地,而多了种对社会,家人的责任感。您也许会觉得我这么说未免太早太可笑,但我因为这样想,才会清楚知道自己要什么,想什么,并为之努力,尽量不虚度自己的年华。毕竟,人生中的黄金时期只有一次,而选择怎样度过,也只有靠自己。 ”我是多么于心有戚戚焉,并且深感欣慰。

   捧着这样一颗纯美之心的孩子,她的文字,也会如清晨草尖的露珠,折射着阳光,清新而透明。不必苛求她的文字有多稚嫩,结构又是如何不够完整,透过这些表面的东西,会看到勃勃跳跃于文字背后的那颗真纯之心与成人难以企及的想象力。《得意儿》的故事多少有着楠楠自己的影子,父母离异,家庭变故,小小年纪来到国外开始求学生涯。故事本身并不足奇,值得赞叹的是,小作者始终用一种轻松的心态来把握着自己的人生的小舟,让自己坚强起来,摆脱心里的不愉快和家庭阴影,从而超越自我走向开阔的天地。有意思的是,她并不满足于讲故事,在讲故事的同时,也在向读者发问:出国,一定能给孩子一个比国内更优越的学习环境吗?我们,究竟为了什么出国?

   相比之下,《小公主》则具有了小作者所说的某种“对社会的责任感”。悲戚的结局,暗含着小作者对人类前途的忧虑。和平、战争、环境保护、人与自然、破坏与自食其果……她思考着,真实地表达,朴拙而自然,这是我最想看到的属于孩子自己的文字和气息。而这个孩子,懂得“无论是快乐还是伤害,都要感恩。”小小年纪,便具有了豁达之心,而这,恰恰是好的文学所应该具有的品质。 

   谢谢钟楠楠,带给我们闪烁着太阳碎金般的光泽与如水晶般晶莹透明的文字,让我们在一派浊气中看到光明,嗅到清新。

   祝愿她怀着感恩之心,拥抱成长之路上遭遇的种种美好与磨难,视之为财富,细品自然与生活。回眸和仰望,一切都将糅合于她笔端的文字,我相信,这些文字会如脚边的小花,芬芳与温暖她以后的漫长人生。

 

                                    2006-8-1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算命
后一篇:初遇时光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