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罗一笑事件需要的不是“真相”》

(2016-12-01 22:10:53)
标签:

杂谈

时评

教育

分类: 杂文、时评

《罗一笑事件需要的不是“真相”》

作者:刘长锋

       关于一个患白血病的孩子,写下这些文字确实是一种尴尬。尴尬的是,一个五岁的孩子,身患重病的孩子,她对这个世界尚是懵懂的,却在一个冬日的午后成了我们这个世界饕餮的消费品。可以想象,若她病愈多年长大成人后,在历史中读到关于她的这样一段,会是怎样的感受。但不写下来,却始终感到心头不安。

     《罗生门》这部电影很多人都有印象。黑泽明的本意不是解释,不是探寻,不是要告诉我们真相。真相永远就是真相,压根不需要探究,甚而于大多时候,真相本身是毫无意义的。重要的是,我们面对了什么?我们该怎么样继续下去?我们能否继续下去?

       罗一笑事件,不是偶然,也不是个例。无论最终真相如何,其最终对这个时代诚信的破产,都更像是最后一根压死骆驼的稻草。从早上起床铺天盖地转发,同情心严重泛滥,到中午时刻翻盘信息迅速刷屏,不过短短五六个小时的时间。剧情逆转如此之快,确实让人措手不及。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成百上千的人,在五六个小时内,他们的善意像,从一支支温暖的小火把,瞬间像一条被扔在街头沾满污物的内裤,挂在空荡荡的枝头上晾晒。人们从最初的无比同情到瞬间的无比愤怒,这,就是罗一笑事件给我们这个时代造成的最大创伤。人们毫无目的、如此盲从,剧情反转后,又如此愤怒,诚信的大厦瞬间崩塌,我们是如此脆弱!

      正如前文所述,罗一笑事件不是偶然的个例,它是这个时代嗜血逐利本质的生动展现。没有罗一笑还会有张一笑、李一笑……。而事实上,靠消费大众良知和善意的恶炒,这样的恶俗剧几乎天天都在我们身边以不同的形式上演。比如媒体披露的一些网红在四川“扶贫”,拍完“捐赠”的镜头后,转身就把钱要了回来。没有什么比这更悲哀的:疯狂逐利,在消费完青春、健康的身体和传统后,连人们仅余的一点点善意都不放过。这是多么荒唐、这是多么疯狂!而更悲哀的是,我们的社会对此毫无防备,甚至还乐此不疲地不断为其提供孳生的温床。

      事至于此,到底有无炒作,也即所谓的真相已经毫无意义。伤口可以包扎好,但伤痕会永远留下来,永远抹不去。所以探究什么造成的伤口已经毫无意义,伤口已经形成。我们需要的是防止再次受伤。如果真有必要,那么我想,我们需要做得还很多。比如,公共治理部门,能不能举一反三,通过认真反思研究,拿出有效的预防、快速反应和相应惩处机制,防止类似公共事件再次发生?个人的善意终究无错,但社会和权力机构的干预尤为必要。否则,我们只能在晦暗的痛苦中越走越远。 2016年11月30日晚手机草就于三一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怪兽》
后一篇:《夜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