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于7月9日《山东商报》A9版头条
保护学生还是保护领导?
作者:刘长锋
沸沸扬扬的重庆高考改民族事件,今日终于有了一个说法:重庆市宣布取消31名更改民族成分学生的录取资格。尽管事态的走向已经开始趋向明朗,但显然这仍只是一个逗号,而绝非句号。对于网友强烈要求公布的31人名单,重庆方面严词拒绝,而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也明确表示,不公布名单是为了保护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中国青年报》7月8日)
教育部的说法也许不无道理,毕竟孩子们才仅仅只是开始接触社会,应该给于更多的宽容和保护,而不是穷追猛打。有关负责人的心情当然是可以理解的,但保护应该是一视同仁的,作弊学生可以保护,那么被披露出来的何川洋如何保护?其他尚未爆出的作弊事件让更多的诚实学生错失上学机会,他们的权益又有谁来保护?网友们不难提出这样那样的质疑。
但在我看来,问题显然远非这么简单。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在不少地方,到公务部门办事,这种现象已经成了常态。即使是正常的合乎情理的事情,往往也要磨来磨去,拖上很久,有些甚至不打点还压根就办不成。可以想象的是,更改户口本上的民族成分一事,明显涉嫌违规违法,又岂能是普通社会公众所能办到的?
已经被爆出来的“倒霉蛋”何川洋,已经有媒体披露其父亲为当地武山县招办主任,其母为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兼编办主任。试想,如果不是父母在当地位高权重,何川洋的民族身份怎能轻易地被更改?而且尽管重庆方面表示,已经处理了28名干部,而且其中有15名学生家长,其中包括何川洋的父母两人。但猫腻还是一看就明白,也就是说,真正涉嫌更改民族身份的学生家长,被曝光处理的还远不到一半。据此,其他未被公布的考生家长,到底是何方神圣,都是哪些身居要职的当地领导?只怕这个问题很严重,如果真的全部爆出,很难不会在当地官场掀起一场风暴。
网友穷追不舍但并非毫无理性,关爱青少年学生,只要他们知错能改,我想大部分人都能同意给他们改过的机会,也不愿意让当事学生因为一个污点而终生背负。因此即使名单真的公布出来,其实也无什么大碍。但明摆着的事是,如果一旦名单公布,好事的网友就很能轻而易举地把其身后的家庭背景调查到一清二楚。而一旦这些官员的作弊行为公之于众,势必进一步引起网友的反弹,不满情绪会被进一步催化。一是不利于当地政府的形象,还有一种可能就是重庆招办本身就有领导涉嫌卷入其中,因此当然不会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猜测的东西往往可能不靠谱,但有理有据的推断有时未必不会八九不离十。网友穷追不舍,追的只是不公的社会现象,而并非当事的31名学生,因此即使名单爆出来,孩子们自己能知道错,我想没人会疯狂到把他们完全盯在耻辱柱上的。据此所谓保护孩子直说,多少有些显得牵强。但如果真的说到保护,我毋宁相信是某些官员,在打着保护孩子的旗号,继续行欺上瞒下之能事,拼命遮掩自己作为官员和成人本身的丑行,维护自己身的利益。
新闻链接:http://news.qq.com/a/20090708/000150.ht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