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于3月22日《南方都市报》A2版、《云南信息报》A15版、3月24日《三晋都市报》3版
要不要感谢这包“天价烟”?
作者:刘长锋
3月20日,被网友称为“天价烟局长”的南京江宁区房产管理局原局长周久耕因严重违纪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此外,他还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国际在线3月21日消息)
周久耕的落马,不是一包烟的问题。但是毫无疑问,因为一包所谓的“天价烟”,周久耕在一时间成为网络、媒体关注的焦点,最终引起当地党政机关的注意和重视,并进而被查出涉嫌受贿等罪责。颇富戏剧性的情节,以及最后的处理结果,让不少人觉得长舒了一口气,毕竟又清理了一只硕鼠。
一个周久耕的“倒霉”当然只是一个个例,但其反映出来的本质性问题,却更像是对政治文明和法制建设的无情嘲讽。行政权力缺乏有效监督和约束,一些官员大肆公权私用、贪腐堕落,制度本身的骨质疏松症,使得政治文明本身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官员行为越轨,纪检、司法部门却无法在第一时间掌握情况并介入调查,本末倒置地成为网络监督的替补力量。
权力的张狂和肆无忌惮表现到淋漓尽致的时候,露出的马脚就不难被细心的网民发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无论山西“黑砖窑”事件,陕西“周老虎”事件,还是“躲猫猫”事件,都不同程度地证明了“网络纪检”本身的积极意义。可以试想的是,如果没有了网路监督力量的参与,那些悲剧是否到现在还在继续无耻演绎?那些闹剧是否到现在仍在高调上演?
网络监督毕竟只是社会监督,而远远无法代替制度约束和法律惩处本身。因而网络力量能带给反腐的作用,毕竟只是有限的。网络监督毕竟只是一只巴掌而已,如果司法的巴掌不响应,反腐的掌声无论如何也拍不起来。现实的例子也不少。去年12月,有网友在网上披露某市公务员出国考察费用清单,很快在网上激起热议。但遗憾的是,当地省市两级纪检部门均以“没有收到正式举报材料”而拒绝展开调查,最终事件是不了了之。河南某地县委书记大修风水衙门,网上举报帖子删一轮又发一轮,但在当地政府强大的公关下,截至目前,仍未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而当事人县委书记刘某还堂而皇之升迁到异地为官。
一包烟揪出了一个贪官,但并不意味着再有一包烟可以揪出另外一个贪官。网民可以不必对一包烟的举报抱有太多的希望,但各级党政机关,尤其是司法部门,却绝不能对一包烟所提示的信息置若罔闻,不理不顾。如果制度化的约束、监督与纪检、司法部门的调查、制裁还不足以对普遍的贪腐行为形成有效威慑的话,那么,我们还真不得不感谢这包“天价烟”,毕竟值得庆幸的是,因为这包烟,“贪官”又少了一个。
新闻链接:http://news.163.com/09/0321/01/54T2VASV0001124J.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