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研究生扩招,真把高校当个筐?

(2009-02-27 07:40:09)
标签:

就业

考研

高校

研究生招生

杂谈

分类: 杂文、时评

本文刊于2月27日《沈阳晚报》

研究生扩招,真把高校当个筐?

作者:刘长锋

    日前,教育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下发了《关于编制200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通知》指出,200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将比上年增长5%左右;而国务院学位办处长任增林日前透露,教育部将增加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5万个,主要用于招收参加今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应届本科毕业生,MBA、MPA等也在扩招范围之列。(《信息时报》2月26日消息)

    当下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教育部收紧出口,以提供更多的读研机会来缓解就业压力。此举从表面看来,似乎是个不错的好主意,可是细细想一想,却并不是那么回事。

    当前经济萧条,社会就业率低迷,工作岗位锐减,这是就业压力加大的主要原因。从整个社会来说,基本的原理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政府和社会当前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尽可能地加大投资、刺激内需,给应届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但如果从教育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则必须始终秉持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理念。一个萝卜一个坑这个道理没错,但问题是,如果有个坑腾出来,你这个萝卜能不能放得进去,你能不能占得了这个坑。假使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缺乏基本的应对能力和现代大学生的基本素质,本专业不能适应工作岗位需求,就业观也不能得到有效改善,那么社会提供再多的就业机会只怕也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教育的本质是教会人掌握适应生活的基本能力和素质,而并不在于学历和文凭本身。因此无论社会发展到何种阶段,教育部门都始终必须把培养人放在第一位。前段时间看新闻,台湾某管理处有几个卫生监督员(说白了也就是捡垃圾的位子)的职位。当下就业形势不乐观,不说本科生,研究生们也感到压力不小。事实上该管理处最后招聘的几名研究生都在岗位上做得踏踏实实,几个人都认为在当前形势下,有个工作已属难得,而且此种经历也可以是对人生的一种历练。当然,我这么说并不是鼓励所有的大学毕业生都要去捡垃圾或者上街头卖肉,这实在只是一个基本的就业观问题。

    之所以当下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经济不景气是主因,但只怕学生的个人素质能力,乃至基本的就业观在其中也“功劳不小”。高等教育扩招十几年来,高校在校生数量每年都在急剧攀升,以至于高校人满为患。在某种程度上讲,如今的国内高等教育似乎更像是速成班,高校成了学历批发市场。批量生产大学生的直接恶果就是教育资源的紧张并导致大学生整体质量的滑坡。不少大学生专业没学好,还没有养成积极的人生观和就业观,就业难就自然无法避免。

    当然,就目前来说,教育部的做法,至少态度上是积极的。但其固执的教育理念和思维却着实让人不敢恭维。有教育部的支持,高校面积当然可以无休止地扩张,也许可以容纳更多的大学生。但我想,高校毕竟不是存货的仓库,而教育部门的职责恐怕也不是在这里。市场上桔子多了,导致大面积滞销,市场和社会需要做的是调节价格,拓宽销路。作为应对办法,果农需要做是怎样让自己的果子更饱满更可口,在质量上取胜,而绝不能说我把桔子再放回自己仓库去囤积居奇。这个想法也许可行,但有两个问题却必须注意,一是你等上几个月,拿出来依然是缺乏竞争力的劣质桔子,只怕也仍难打开市场。而更可怕的是,如果你等上几个月,市场依然处于饱和状态,那么我看你的仓库还能装多少?

    新闻链接:http://news.163.com/09/0226/01/531T68V20001124J.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