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英雄是一株十月的红高粱

(2008-07-13 17:27:56)
标签:

爱在中国行

郭寿荣

见义勇为

杂谈

分类: 杂文、时评

本文刊于7月14日《扬州晚报》

英雄的本质是朴素的人本情怀

作者:刘长锋

    不会游泳的少年王震滑入虾塘深水区,年仅15岁的同学郭寿荣拼尽全身力气将他几次托出水面,最终王震得救了,而15岁的英雄少年郭寿荣却因体力不支沉入水中,把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15岁上。这是一个悲剧,是一个生命陨落的悲情时刻。但是在我们为英雄少年郭寿荣扼腕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一种久违的人性光辉的回归。

    中国的历史上从来不缺英雄,也不缺少年英雄。从砸缸救同学的司马光,到保护国家财产牺牲的刘文学,从这次抗震救灾临危不惧救出两名同学的小小少年,再到见义勇为牺牲的郭寿荣。展现给我们的都是中华少年智慧勇敢的本质,展现给我们是存在于人性之中最基本的悲悯情怀。不分性别,不分年龄,这是人性中最基本的元素和光辉;互相帮助,互为依存,这是人类社会中最浅显的生存哲学。

    在当今这样一个高度商品化的时代,社会文化多元化、人格多元化的时代,一向被我们视为生命哲学的一些东西正在面临沦丧的危险。在经济的冲击下,道德与精神的粮仓日益捉襟见肘,好心没好报成了许多人明哲保身与独善其身的基本原则。2006年11月,南京小伙子彭宇,在公共汽车站好心扶一名跌倒在地的老人起来,并送其去医院检查。非但没有得到一声感谢,相反却遭到索赔13万多元无礼要求。事实上,近年来类似彭宇事件的个案并不在少数。彭宇的不公正遭遇,一度使不少人陷入困惑而不能自拔,难道现如今好人真的不能做了?道德的底线在现实的拷问下显得是如此苍白如此脆弱。

    难能可贵的是,小英雄郭寿荣的身上,甚至在抗震小英雄们的身上,我们都看到了 人本情怀依然在坚强地对抗着这个物质世界,依然在不屈不挠悄悄地延展着。尽管出于树立典型需要的目的,媒体对郭寿荣的形象进行了更为丰满化的“化妆”。但在我们眼中,依然无法掩饰其淳朴自然的人性本质。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少年,能有多少大觉悟大道理?郭寿荣的行为只能从其质朴的本质来解读,只能从人性和人本的角度来认知。郭寿荣并不是一个十全十美的孩子,在同学的眼中,他也经常恶作剧,捉弄别人,甚至还经常撒谎。这些不是什么毛病,只不过是未成年孩子的天性而已。但同样,正是这种对生命最淳朴的认识与理解,使他懂得改如何去面对生命。所以王震面临危险,他会毫不犹豫地去拼尽全力搭救同学,直至最终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英雄不问出处,其实就是这样一个浅显的道理。英雄的壮举不是高深莫测的哲学命题,不是道德论坛上工艺品,只是存在于人性深处对生命的虔诚与尊重。就像一株独自长在深秋里茁壮的红高粱,他是那样地饱满,那样地让我们充满希望和激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