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刘长锋
刘长锋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518
  • 关注人气:2,68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跛脚的“市长接待日”能走多远?

(2008-03-20 19:39:03)
标签:

我记录

我的生活梦想

市长接待日

跛脚

杂谈

分类: 杂文、时评
本文原载3月21日《信息时报》
跛脚的“市长接待日”能走多远?

作者:刘长锋

    见惯了全家上阵,昼夜不息打地铺排队抢购的疯狂场面,但是为了见到市长而不惜通宵排队守候,却实属少见。根据《生活新报》3月20日消息:今日9时至12时、13时至17时,昆明市民们将迎来首个“市长接待日”。昨晚20时许,昆明市体育馆关闭的3号门早前已有57名群众在排队等候“接待”,有的市民甚至在门口打起了地铺,准备通宵等待。

    在“两会”余温尚未散去的这样一个日子里,昆明市政府趁热打铁,试图在改革的大潮中扮演一个急先锋的角色。事实上,我并不否认这次“市长接待日”的积极作用,甚至不认为它是一次作秀或者炒作,相反,我以为,地方行政领导与公民面对面接触,了解民生、民情,这应该说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但是很显然,许多暴露出来的现实问题依然表明,这个所谓的“市长接待日”,不过仍是一匹跛脚的瘦马。在现实的击打和拷问中,这批跛马能究竟能走多远?这很值得我们深思。

    庞大而繁杂的组织系统,是一根致命的软肋。根据媒体报道,我们不难想象,为了这次“市长接待日”,相关部门做了多少事先的准备工作。光是接待现场,我们不能不用“盛大和隆重”等字眼来形容。包租体育场,布置接待现场,来访接待组织等等,这些要动用多少工作人员?要耗费多少公共资源?这显然不是一个小数目。究竟这些公共行政资源是不是虚耗现在下结论尚为时过早。但是很显然,如此大的场面和规模,至少我以为,绝对不能也绝对不可能是经常性的行为。偶一为之的“市长接待日”,对于了解民生社情、科学施政,究竟能有多大实效,这是一个大问题。

    民生的期待指向依然是人本化而非法制化。为什么那么多人非得要当面见领导?为什么那么多问题非得要找领导才能解决?我们现在不妨事先假设“市长接待日”是有成效的,我们姑且认为这个“市长接待日”实实在在解决了诸多群众反应的现实问题。其实不管这个实效是否最终能得到验证,但无论如何,这些都无法掩饰人治和“清官政治”基本特征。群众的诉求指向不在于法律和制度,不在于政府这个行政机构,而把希望寄托于领导个人这个实体,寄托在心目中的“清官”身上,这显然并不是什么值得赞赏的现象。

    不向虎山行,焉知山有虎。我这么比喻也许不是很恰当,但至少能说明这么一个基本的原理。为政者当常深入生活,善于体察民情群意,只有深入生活才能掌握第一手的行政依据。高居庙堂之远,偶一为之的微服私访或者“市长接待”显然只能是杯水车薪。从法制社会的原理来讲,群众的事情都能不拖不拒不搪塞,得到及时妥善处理,群众的事情都能在法律和制度的保障下合情合理地得到解决。那么依我之见,见不见领导,其实倒也没什么必要,更遑论什么大张旗鼓的“市长接待日”了。

    新闻链接:http://news.163.com/08/0320/01/47ELC5FM0001124J.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