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喜欢说好话,表扬人,但我这个人偏偏喜欢拣些不好听的话,喜欢批评人,说不好听点叫鸡蛋里挑骨头。要让我表扬哪个人哪件事是比较难的,但是难并不代表不。前段时间,广电总局叫停“第一次心动”,我很少见地表示了赞成的态度,给广电总局投了赞成票,给它鼓了掌。我表扬它是因为我认为它的做法是正确的,但表扬它并不等于就是站在它的一边,始终为它呼吁呐喊。
今天看新闻,网易新闻的头条是《广电总局叫停涉性生活等“五性”节目》,具体内容如下:四川人民广播电台和成都市人民广播电台制作播出渲染性生活等“五性”节目,广电总局昨天对此进行了通报批评,并责令停播。《通报》还要求各级广电机构不得播出此类节目。(9月6日《京华时报》消息)看罢我却要对广电总局说些不中听的话了。其实,广电总局这么做,自然是有它的道理的,而且我也认为这种做法,从某些层面来讲,对于净化社会风气和社会文化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很显然,在这件事情上,广电总局的出发点可能是好的,但是其做法却显然显得有些偏激了。
社会发展到今天,其实性早已不再应该是什么新鲜话题了。且不说性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单就其对人们生活的直接影响而言,我们也完全没有必要再谈性色变遮遮掩掩了。我们暂且不说国外对于性的开放和解放到了什么程度,其实在国内,大家对性的认识也越来越理性。在我们一些人遮遮掩掩的时候,殊不知教育部门早已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在学生中开展广泛的性知识教育,通过性知识教育,消解孩子们因为性知识缺乏而导致的对性的神秘感和好奇感,使他们养成正确的健康的性心理观,并依此来规范自己的生活和学会自我保护,显然是有着积极的意义的。很显然,在国内,不管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性知识的匮乏依然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而因为对性的不正确认识而导致发生的问题也并不鲜见。
广播电视节目涉及性的问题,是有着很多弊端,尤其是现在很多广播电视节目,在一种商业利益的操纵下,完全走了一条偏道。刻意夸张渲染色情内容,并且不分时段轮番轰炸,这对大众的视听是一种强制性干扰,尤其是对未成年人更是一种误导和引诱。如果不加以规范和正确引导,显然是危害远远大于正面影响的。但是问题的关键在哪里呢?为什么这些节目会如此泛滥肆意妄为呢?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我们缺乏一套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来规范它。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老师。涉性节目的负面影响不在于它的存在,而在于它究竟以怎样的一种形式出现,在怎样的一种场合和环境下出现,在于广电部门怎样去监管和规范它。
性问题是个问题,但并不是个大问题。如果广电部门加大对节目的监督和审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使涉性节目在规范下播出。比如分时段或者分频道播出,比如加大对缺乏科学性的刻意渲染色情等行为的监管力度,给涉性节目戴个笼头,使其录制和播出正规化、规范化。这样,非但可以满足一些观众的需要,也可避免狂轰滥炸、鱼龙混杂的泥沙俱下,何乐而不为呢?这难道不比一刀切的强行封杀更为现实也更为有效吗?
新闻链接:http://news.163.com/07/0906/02/3NM32AEF0001124J.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