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感恩或者不感恩,都不应阻挡捐助的脚步

(2007-08-30 14:00:09)
标签:

时事评论

捐助

道德

社会风尚

分类: 杂文、时评

    捐助弱者是一种美德,捐助弱者不但体现了捐助者个人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也体现出了一个社会的文明与和谐的风尚。团结互助正是健康和谐的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标志,也是人类文明的得以不断延续发展的基本前提。

    根据《潇湘晨报》8月30日消息:长沙4名受助的贫困大学生在一年时间内没有跟捐助者联系,其中两人被长沙温州商会取消资格。另外两人因为今年8月初打电话给自己的捐助者获得商会原谅。

    在当前高学费的压力下,很多贫困学子不得不面临失学、辍学的尴尬境地。要有效解决贫困家庭孩子上学难的问题,充分体现教育公平的原则,除了国家和政府在发展经济上的努力以及对贫困学生的倾斜政策外,社会捐助显然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在经济发展、社会分化的大背景下,一些组织或者个人,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自愿拿出资金资助贫困学子,显然是解决上学难问题的一个有效办法。社会捐助,一则给贫困学子提供了公平接受教育机会和条件;二则可以通过捐助者的捐助行为,进一步推动和弘扬团结互助的社会风尚。但是很显然,这次停捐事件掀起的风波,使很多人陷入了迷茫和困惑。面对毫无音讯的学子,到底要不要继续捐助?捐助到底该不该要求回报?或者说并不是回报的问题,而仅仅只是个礼貌和感情的问题?

    从捐助者本身来说,他有捐助的意愿,但并没有必须捐助的责任,仅仅只是一种道德义务而已,他有权利作出捐助或者不捐助的决定。别的不讲,单单是自愿捐助这一点来说,其本身就具有说服力,具有社会道德的成分在里面,体现的正是一种团结互助的社会风尚,而其意义也就体现在捐助这个具体的过程中,体现在捐助这个具体的行动上。被捐助者不与捐助者联系,可能是出于客观,也可能是出于主观,但无疑并不是一个大问题。不联系并不能说明他就缺乏感恩的心,也并不能说明他就没有良心。在捐助的过程中,被捐助者显然是处于一种相对弱势的地位,其内心的自卑、歉疚,都有可能成为他们不善言辞、不愿意多交流的主因,或许他们只是把对捐助者和对社会的感恩之心埋在深处。

    但是无论怎样,被捐助者说他感恩也罢,说他不懂感恩也罢,这都是一个次要的问题。因为捐助活动的本身意义并不仅仅局限于对某个个人的教育和训导,他体现的是对整个社会的积极影响。捐助活动最终的目的也不是局限于对某个个人的帮助,它更主要的是对整个社会道德风尚潜移默化的感染与影响,在整个社会上倡导和弘扬一种团结互助的风尚,在团结互助中体现出人性之美,体现出社会的和谐与健康。

    个别的缺乏联系沟通,不管事涉感恩与否,对于一种社会的大气候和道德风尚来说,显然是微不足道的。捐助者本身已经为我们做出了表率,个别的有所要求也并不为过。被捐助者在被捐助的过程中,感受到人性之美与社会道德的善意,在其内心产生的感动也许是看不见的。但是无论如何,如果仅仅因为个别的不联系,就把矛盾理论化,上升到高度,进而对整个社会捐助活动产生意见上的分歧,甚或影响到捐助活动本身,对于我们来说,也许是并不理智的。对于捐助弱者、互帮互助的社会道德体系来说,甚至恰恰是得不偿失的。

 

新闻链接:http://news.163.com/07/0830/03/3N47BGO500011229.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