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5月18日《南京晨报》消息,南京某中学为了防止男女同学之间“产生冲动行为”,近日做出规定,要求男女生之间必须保持44厘米以上的距离。
一位人类学家曾提出,正常男女生交往的空间距离是44厘米以上。44厘米是人际交往中的最小间隔,少于44厘米这个距离,就属于“亲密距离”,在异性之间,只限于夫妻和恋人。据此看来,这所学校是很下了些功夫的,显然是做过小心科学的求证的。制定规定的人对于男女交往距离很是做了些研究的,而且翻出了科学的证据,实属难得,这种求实精神和科学的态度倒是确实值得一赞。
学生你就是上学的嘛,你就好好学习嘛,没事谈什么恋爱啊?即使你要谈,你也要有个限度啊,你必须保持44厘米的距离,以防突发冲动或者失控走火。出于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学校做出这样的规定,很是显示出了学校领导的良苦用心。
去年,江西理工大学的领导,为了要学生养成节俭的习惯,专门发出规定,要求学生请客吃饭,必须报学校审批。理由是成立的,其目的也是冠冕堂皇的,但是落实呢?其最终的结果不过也是招致各方冷嘲热讽而不得不草草收场。
大禹和他的父亲鲧,两个人都是治水的,鲧这个人也是个好人,一心想把水患治理好,造福天下苍生。但是偏偏脑子不够数,他不知道想办法,只是一味埋头苦干,堵啊堵,堵来堵去,结果是越堵,洪水越泛滥。你堵了这边,那边又出来了,弄得他手忙脚乱,最后不但无功,而且连卿家姓名也丢了。但是他的儿子不一样,儿子比老子多了个心眼,我堵你堵不住,那么我不妨疏导,我挖开一个口子叫你流,我看你能流多久。就是用了这样一个疏导的办法,成功治理好了水患,也给他自己赢得了千古的美名。
学生要出去请客吃饭,当然你领导不可能像个私家侦探,一个一个盯在学生背后,这样不但不可能,而且你还可能背上侵犯别人隐私或者限制别人自由的嫌疑。同时你也不可能有那么多老师去一个一个地一对一“服务”啊,你“招呼”不过来啊,没那么多老师,老师也没那么多闲时间啊。同样,你要学生保持44厘米的距离,能保持这个距离的孩子,自然能自我约束。说句不正经的话,我们也不能排除有些孩子有排斥异性的可能啊。但是呢,对于那些早熟的孩子,你怎么限制?你要他保持44厘米他就保持44厘米吗?他要保持零距离只怕你学校也没办法吧?难道你能派出所有的老师,每人发一把尺子,一个一个跟在学生屁股后面去量吗?这显然更像一个幽默而不是事实。
对于孩子早恋的问题,疏导显然更适合实际一些。堵不如疏,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堵得紧了,只怕年轻人的叛逆心会被最大限度地激发起来,你不允许,我还偏偏就要,你能怎样?适当地进行符合实际的两性知识甚至必要的性知识教育,从生理和心理上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早恋和性,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早恋的问题,只怕远比制定出一纸无法执行的死规定更为现实一些,也更为迫切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