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刘长锋
刘长锋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518
  • 关注人气:2,68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校开设语文课,风劲正是扬帆时

(2007-05-10 16:52:02)
标签:

教育部

高校

语文课

分类: 杂文、时评
 

 

    燕国有一位青年,因觉得自己走路的样子不好看,为此很苦恼。后来他听说邯郸人走起路来又轻快又好看,就来到邯郸向当地人学步。每迈一步的长短、一摆手、一扭腰,都要用尺子量一量。过了一段时间,他不仅没学会新的走路姿势,连自己原来走路的样子也忘了。就只好叹息着爬回家去了。这就是邯郸学步的故事。这个故事别人把它作为生搬硬套的典型来理解,但是我不这么认为,我可以从别的角度看这个事情。在我认为,你学别人的东西,不管怎么学,你首先必需得把自己的东西先学好,这个是个基础,你掌握了自己的东西,把他牢牢地刻在你的记忆里,体现在行动上,那么不管怎么学别人的,自己的还是自己的,终究不会丢失。而且你只有学好了自己的,才可以以不同的理解方式看别人的东西,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别人的东西,学别人的长处而不丢自己的长处。以我的理解,邯郸学步也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说说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情。前段时间,给单位搞个墙报,喷绘公司搞设计的小伙子,软件用的好,用俗话来说,那是顶呱呱地、溜溜地。但是打字时,就出问题了。当时恰好电脑出了点问题,五笔输入法不能用,只有智能ABC输入法。这不打不要紧,一打还真让我吃惊。这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竟然对汉语拼音一窍不通,连基本的“中国”两个字都不会拼。我为什么要说这个事情呢?因为这个事情是我半个月前亲身经历的事情,印象特别深。这个事情,也给我们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这小子虽然专业技能好,但是基础的东西太差了。平时也经常和一些年轻的大学生朋友交流,但是常常也碰到一些令人头疼的问题。很多大学生朋友讲一口的流利的本地话,基本不会说普通话,即使有些说普通话,也带着浓重的本地口音,这无疑给交流带来了很多困难和麻烦,经常弄到需要“翻译”甚至用手势,很有一副广东人讲的“鸡同鸭讲”的意思。

    当然,上面讲的这些还不是中国语文的全部,而只是其中很微小的一部分但也是最基础的部分。通过以上我讲的几个例子,大家可以看到,当今一些大学生的语文水平差到了什么地步。对于这些基本的、基础性的东西,你都没掌握,对于整个汉语,对于整个中国语文,你能掌握多少?根据《人民网》转《北京晨报》5月10日消息:日前,教育部要求高校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目前已经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开大学等多家学校把语文课列为必修必选课。现在开始了,国家教育部规定要开语文课,为什么要开语文课啊?就是要为了给你补这一课。

    大家都知道,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是一体化的、多元化的,在这种发展趋势下,作为基本交流沟通工具的语言和相应的母语文化,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地重要。世界各地各国,很多地方近年已经掀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别人都来学我们的东西,我们自己不学好能行吗?大学教育,倾向于专业技能的培训,像外语能力、计算机能力、分析能力、种植能力、行政能力等等,这些专业的知识你都要学,而且要学好,因为这些东西是你以后工作必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但是话又说回来了,你光学这些,光学好这些显然还是不够的。为什么呢?我可以给你打个比方。假如你要做一个好猎人,你光有好的枪法显然是不够的,仅仅枪法好显然是不行的。猎物不会自己跑到你家门前来给你打,不会站在那里不动等你来瞄准,你必须要有好的身体,要有善跑的双腿,有深入丛林和大山的能力。这就是一个基础与专业的关系,道理就这么简单。

    就像吃饭,你大鱼大肉要吃,白菜萝卜也要吃,当然,白米馒头更要吃。外语技能你要学,计算机知识你要学,法律知识你要学,农业知识你也要学,等等等等,但是一个基本的,中国语文这个基础你必须要学,这个东西是你基本的东西。可以再打个比方,好比一艘行在海里的帆船,你光有风不行,光风大也不顶事啊,你自己还必须要有一张好帆,一张能耐风的帆。你没有帆,再大的风也没用。风劲正是扬帆,现在这个风有了。教育部规定你必须学语文,有了这个风,所以,你要努力,把自己的帆缝补结结实实,实在是显得尤为必要而迫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