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刘长锋
刘长锋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518
  • 关注人气:2,68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颐和园,你是谁家的颐和园?

(2007-05-05 10:11:37)
标签:

颐和园

拒售月票

地域歧视

分类: 杂文、时评
 

 

    “颐和园是清代的皇家花园和行宫,前身清漪园,颐和园是三山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面积290公顷(4400亩),水面约占四分之三。乾隆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从海淀到香山这四座园林自成体系,相互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中间的“瓮山泊”成了一片空旷地带,乾隆决定在瓮山一带动用巨额银两兴建清漪园,以此为中心把两边的四个园子连成一体,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 这是颐和园的大致来历,也就是说,以前的时候,它是清朝的皇帝老儿给他自家修的私家花园。事到如今,满清王朝的历史已经过去90多年了,而这座在干旱的北方甚为少见的皇家园林,作为满清王朝的遗产,早已一并成为历史文化遗产,归全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所有,成了人们平日休闲观光的胜地。

    根据相关规定,历史文化遗产,所有权归国家所有,也就是归全体国民所有,相关企业所拥有的只是管理维护的责任,在这个维护管理的过程中,收取适当的维护管理费用和赢取利润,也无可厚非,市场化就是这样子的,这是市场的规则,也是颐和园能够得以保存下去的一种有效的办法。但是作为企业,在营业过程中,相应地应该对所有人一视同仁,而不能以地域为设门槛,搞区别对待。

    近日,在北京的陈先生,想办一张颐和园的公园月票,但却遭到了公园管理者的拒绝,理由是他是外地人,没有北京户口。他认为这是搞地方歧视。颐和园方面表示,该园的月票是为了优惠北京市市民的,因此,外地游客一律不予办理。(《北京晨报》5月5日消息)根据该报道,陈先生在购月票遭到拒绝后,到颐和园管理处进行了咨询,管理处的工作人员答复他,说不给没有北京户口者发售月票,目的是为了杜绝小商贩。杜绝小商贩,采取这种方式显然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你不售票不等于小商贩就进不去,同样,如果管理措施到位,也就根本不可能存在所谓的小商贩之说。气不过的杜先生致电《北京晨报》,记者找到管理单位,工作人员却给出了一个完全迥异的答案,对方表示:“该园的月票是为了优惠北京市市民的,因此,外地游客一律不予办理。没有本市户口的游客,只能购买与公园月票等价的一次性门票入园。

    一个问题,两个完全不同的答复,两种完全不同的说法。不能说其自相矛盾,但是难以自圆其说的慌乱却是显而易见的。颐和园是全中国人的颐和园,而不是北京人的颐和园,因为没有北京户口而不发售月票,显然很容易让人从中咂摸出地域歧视的味道。倘若西安人给古城墙也设门票,北京人一概不给发售呢?倘若布达拉宫也设限,非拉萨人也不售票呢?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北京、上海等几个大城市,很多人的排外心理很严重,北京人看不起上海人,上海人瞧不起北京人。北京是所有中国人的北京,上海也是所有中国人的上海,当然,颐和园也是所有中国人的颐和园。在当今这样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所有的一切都以以经济为支撑,尤其是商业化模式运行的东西,除了国家有相关专门规定的,即使是外国人,人家拿了钱,你也不能没有理由地不售票给人家,更何况是一个在北京工作多年,堂堂正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