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杂文、时评 |
2005年8月2日的杂文报第四版,刊登了一篇署名“纳川”,题为《新闻线索》的文章。看后颇有些感慨,一是感慨纳先生精湛的“脚法”,二是感慨纳先生的“手法”,三是感慨纳先生的“心法”。说到古代的武林高手,一般大抵也就是一种秘笈或者武功了,而现今的纳先生却是一身修得“三法”,可见“长江后浪推前浪”这句话是确然不假的,也所以因此打消了我对古人盲目的崇拜欣赏意念。
鉴于纳先生是某报刊的新闻部主任,为了表示对领导的尊重起见,自现在始,我将改口称呼他为纳主任。
为了便于更好地表达我的意思,先不惜笔墨,只字不动地抄录纳主任原文中的一段如下:
我明白了她的意思,她是想通过新闻媒体曝光,给当地管理部门施加影响,来促成问题的解决。可是我供职的报纸是一家行业性质的机关报,影响力很有限,最重要的是,按报社的规定,曝光批评类报道是不能做的,也不能安排记者采访。于是我对他说,你看过我们的报纸吗?我们的报纸主要是报道本行业的活动,这种批评曝光类新闻我们是不做的。她说,我看过你们的报纸,是到某报社时一位记者给我的。他们介绍说,你们报纸是某机关办的,地位超脱,是帮老百姓说话的。你们版上还有“为农服务”的栏目,上面还有买了假农资怎么维权的文章。我说,那你有没有给编辑联系一下,他们对这方面的政策比较熟,看看能否帮你。她说,可是编辑给了我你的电话,让我找你。
这是一个买了假农药,经济损失惨重,上诉无门的农村妇女,和某报新闻部纳主任电话通话的部分内容。
先来欣赏一下纳主任踢“皮球”的脚法。“可是我供职的是报纸是一家行业性质的机关报,影响力很有限,最重要的是,按报社的规定,曝光批评类报道是不能做的,也不能安排记者采访。”纳主任一招先声夺人,先在心里给自己打了气。首先是声明,我们“影响力小”,意思是说我无能为力帮你;其次是根据“规定”,“批评类报道不能做”,把组织搬出来做挡箭牌;最后是“忽悠法”,我们是“行业性质”的报纸,但是具体是什么行业,纳主任止住了。自己心里有了谱,稳住了阵脚,然后喉咙里咳了两声,从容不迫地发出一脚点射:“你看过我们的报纸吗?我们的报纸主要是报道本行业的活动,这种批评曝光类新闻我们是不做的。”纳主任以为只这一招,便可顺利结束第一回合的比试了。但是农妇却并非无备而来的,“我看过你们的报纸,是到某报社时一位记者给我的。他们介绍说,你们报纸是某机关办的,地位超脱,是帮老百姓说话的。你们版上还有‘为农服务’的栏目,上面还有买了假农资怎么维权的文章。”呵呵,纳主任一看“来者不善”,不是那么容易“忽悠”的主儿,马上使出一招“乾坤大挪移”,“那你有没有给编辑联系一下,他们对这方面的政策比较熟,看看能否帮你。”一看对方是知根知底的,马上又把“皮球”踢给了编辑,自己则试图“脚底下抹油”呢。哪知道对方不依不饶,“可是编辑给了我你的电话,让我找你。”□□□□□□□□□□□□□□□□□□□□□□□□□□□。鉴于篇幅有限,为了节约纸张笔墨起见,关于纳主任与农妇交手的过程,上面省略大约300字。话不在多,说明白了就行,差不多合着尼采的意思,可是距他的标准确实还有距离。但是我想,虽则如此,也足可以作为纳主任是“球星”的证明,可以作为他“脚法”好的证明了。补充说明一点,加上最后的几个回合,即省略掉的300余字,最终纳主任获胜,农妇先放下了电话,去找别的出路去了。
再说到纳主任的“手法”。纳主任以凌厉的“脚法”赢得胜利后,摆出了一副“与己无关,高高挂起”的架势。“……于是想通过媒体曝光,来促成问题的解决。可是找了几家媒体后,都不愿插手,就将她‘介绍’到了我们这里。找到我们这里相关版面的编辑后,又被编辑支到了我所在的新闻部。”看看,言外之意:这些媒体和编辑,都是些愧对新闻工作者这一光荣称号的家伙,只知道互相踢“皮球”,互相推委,没有一个办实事的!简单的一句话,就把正义的天平硬是扳到了自己的一边。“……可是我供职的是报纸是一家行业性质的机关报……我们的报纸主要是报道本行业的活动……。”你反映的问题不是属于我们这个“行业”的,所以我不能帮你。但是事实上呢?“……找到我们这里相关版面的编辑后,又被编辑支到了我所在的新闻部。”纳主任一开始就强调你反映的问题不是我们这个行业的,却为何会出现“我们这里相关版面的编辑”的说法呢?虽然马脚从裤筒底下露出来了一点,可是终究没有被农妇所发现。所以其“手法”也算是相当的高明了。看到这里时,不禁很多余地替纳主任担了一点心呢,但是丝毫不能损减纳主任在我眼里“高手”的形象的。
纳主任酣畅淋漓地表演了一出后,仍觉得意犹未尽,余兴盎然,把事情的整个经过梳理了一遍,整理成了1500余字的作文。大发了一通感慨。“毕竟一个农民买到假农药的事,太普通也太小了……”,“可是她在四处求助四处碰壁,感到自己象一个皮球,被踢来踢去后,又会怎么想呢?她是会成为上访大军中的一员,象秋菊打官司那样,坚持讨要到一个说法?还是自认倒霉,或是寻求非常手段,自己解决问题?……”唏嘘矣也。纳主任象个赢了擂台的英雄,把自己的“先进事迹”弄了出来,四处招摇,可见其早已练就金刚不坏之身,丝毫没有觉得不自在的地方,“心法”之高妙、之精深,纵即陈源在世,也难于望其项背了。
末了,还补充一句,这个1500余字的《新闻线索》,若是能放在小学一年级的作文本里,也许有“认真”的老师能给评个“甲”,列为记叙文的典范,在班级里表扬朗读,奖励一面小红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