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校实行“军事化”管理小议

(2006-06-17 15:10:43)
分类: 教育杂说

学校实行“军事化”管理小议

学校说要进行一个大的管理动作——实行“军事化”管理,所以要讨论一下,叫我也准备几点意见。我想,学校“军事化”管理,是对部队管理的参考和借鉴,不可能、不必也不会全盘“军事化”。学校要实行“军事化”管理,就要思考好下面几个问题。学校实行“军事化”管理小议

我觉得首先要弄清“军事化”管理的意义问题。我想,学校可能是参观学习了不少外地先进地区的“优秀学校”的管理经验,就深切地感受到要把自己本来已颇见严密的管理进一步“落到实处”。但是,面对目前全国各地尤其是一些“知名学校”的所谓“军事化”管理,我们却一定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们学校毕竟不是军队,学校和军队的管理目标和育人目的也大不一样:军队是要管理出一支战之能胜的铁的队武,要自主思维,更要步调一致;学校是要培养出一批民族和人类事业的接班人,要步调一致,更要自主创新意识。既然侧重点各不相同,本来是不应该套用“军事化”的,“参照使用”还差不多,因为毕竟严明的管理对学校也是极其重要的。问题是我们的潜意识中要认识到,学校不是军队,学校如果一定要“军事化”的话,那也只能是对部队管理经验的借鉴,是“拿来主议”而不是“拿来”,不能一味地“军事”,否则,我们培养的只是些会“立正”“敬礼”“报数”“稍息”“齐步走”的“小伪军人”,而培养不出多样而丰富的适合各行各业需要的社会人才了。

    下面讲讲学校哪些地方需要“军事化”。学校要所谓“军事化”,无非是是严格作息,统一行动,目的是纪律育人,锻炼意志,最终达到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实际上,学校不“军事化”,大部分的好生照样能够做到“纪律严明”,军事化的重点“受益”对象是一小部分的“后进生”,以“后进生”的“化”来进一步促进好生的“尖”,所以我们实施“军事化”后的重点观注对象也是那些个“后进生”。具体地说,就是要“守好三种门管好四个时”,“三个门”就是校门(解决人员出入混乱问题)、教学楼门(解决上课、放学迟到、早退问题)、宿舍门(解决寄宿生作息问题),“四个时”是指早晨、中午、傍晚、晚自习后四个时间段对学生的作息和行为进行比较严格的要求,做到不迟到,不乱纪,不独行,不出格……而这些要求,《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本身是有的,现在只要严格落实就行。当然,如果需要的话,可以设想排队上楼,排队出操,排队吃饭等等,但这似乎只能是偶尔为之的,如果天天这样,管理人力不足且会浪费师生很多不必要的时间不说,过分的“统一”,显然会阻碍学生的个性成长,而这却是不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了。我听说有一个学校(据说目前已是全国模范学校了),连寄宿生的晨起都有严格规定,下层床位的同学先起床,进行洗刷,若干分钟后再上层的起床——我真不知道,当下层床位的同学起床后,上层的同学是继续睡觉呢,还是睁着眼睛干发愣?假如上层某个同学尿频或尿急,那会不会违反“军规”?所以,实行“军事化”应该有所为也有所不为吧。

    接下来是管理人员的安排问题。我们的老师都是“干一天和尚就撞一天钟的”,你听,学校的钟总是响个不停,“和尚”们当然得干个不停。一个普通老师,一天上两节课,备课写教案时间也至少要两节课,改作业加两节课,再加上学校这个会、那个任务这些“看不见”的工作量,一天下来,本来就陀螺一样转个不停,如果是兼了班主任、年段长、学校行政,那更是“应接不暇”。据说,一个人一天如果能承受十分的工作量,实际上真正的工作量只有六七分时,那他这六七分工作量的工作效率可以达到接近百分百,但如果给他十分的工作量,让他满负荷的话,他的工作效率只能达到百分之六七十,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作效率还会不断降低。所以,“军事化”管理,我们理论上提倡全员参与,但必须要有相对专门的队伍。这个专门的队伍不能完全依赖已经满负荷运转的班主任、年段长、行政人员等。我认为,我们可适当培训,把课时量、备课量、作业量少的技能科老师组织起来,或者给一些老师减轻工作量让他参与进来,再加上学校本来就有的保卫科人员和行政值日人员,人员数量可以多些,采取轮流制,几个人负责一天,一两个星期才轮到一次,就不至于把老师们累跨。当然,学校如果有条件,还可聘请几个“教官”,进行“专业”的督查,如果能拉上团委、学生会发动学生自主功能,让学生自已管自己,那就更好。

    总之,我们实行“军事化”,只是想参照部队管理的一些做法,实现学校管理的整齐和严明,但学校还是要以活泼、生动为主的,切忌以管“死”为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