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百家姓三十三
戚:失儿之痛的深处
戚老师正在查阅资料,准备为自己死去的儿子打一场官司。
戚老师的儿子因参加竞赛,住在一家旅馆,旅馆过道处因电线老化,半夜起火,火势虽然不算大,但同去的老师、同学没等消防队赶到,纷纷从窗户跳下,戚老师的儿子却不幸摔成重伤,医治无效,死了。
戚老师化悲痛为力量,要为儿子向那并不想负完全责任的旅馆讨个说法,也是为那些不重视安全防患的公共服务业大大地提一个醒。
可是,戚老师忽然看到一则资料:前几年,广东汕头某酒店发生火灾,浓烟滚滚之际,开门逃生、跳楼者或死或伤,而住在顶楼的两个英国留学生却用湿毛巾塞住门缝,从窗口挥舞床单求援,终于获救。(该资料详见《人民教育》2005年第1期彭锻华《给孩子们补上“学会生存”这一课》。)
戚老师忽然悲从中来,自己当了几十年老师,从来都没给学生讲过火灾逃生的知识,连儿子都不例外,更何况那天的火势并不大,消防队也很快赶到了,如果儿子他们受过基本生存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就能冷静一点,就不至于……
戚老师越想越悲伤,捧着儿子的照片泣不成声,以至于深深地自责起来。他甚至感到像自己这样的教育者,不仅不应该向旅馆索赔,甚至还应该对其他受伤的学生进行赔偿和道歉……
唉!在一些人看来,戚老师可能太“迂”了,但换一个角度说,戚老师能这样自省,却是他教育良知的体现。已经不少年头了,教育良知在我们的教育中渐渐离席,这已经是光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然而,很多教育的事情关凭几个老师的“良心未泯”是不够的,这涉及到我们的教育环境和教育制度。戚老师再怎么自责和反省自己,也只能在小范围里起到一些警示作用。
好在,经过有识之士的呼吁,我们的新课程已经开始强调“学会生存”了,这是值得庆贺的,但目前来看,和很多其它英明的理念一样,大多数地方还只是把它们停留在文字里,怎样全面深入地落实,还不得而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