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进入语言,激发语趣,培养语感,打好语基(2)

(2005-12-07 22:16:00)
分类: 教育杂说

进入语言,激发语趣,培养语感,打好语基(2)

                   ——七年级文言文《孙权劝学》教学例谈

 

五、背诵全文,链接生活:

1、  自由试背,抽背。

2、自由探讨:学了课文,有什么启示和收获?(相机简介:资治通鉴的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司马光主持编这本书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六、作业:熟练背诵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和情味;搜集历史名人的故事,制成手抄报。

     精彩片段剪切

人走室空,下课后我一个人呆在多媒体教室静静地回想,脸上颇有几分喜气:一、几个文言语气词的解读十分满意;二、全文的诵读一遍比一遍好;三、启示和收获非常独到。

文言语气词的品味和理解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用,所以我在引导学生理解和品悟到人物对话时的情感态度后,重点引导探析“邪”、“耳”、“乎”三个词的情味和读法。在“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这句中,引导得出这样的感受——孙权此时虽然对吕蒙的托辞感到不满,但作为有慧眼、想重用人才的王侯和长者,他对吕蒙并没有恨,也没有失去信心,甚至态度更加诚恳,所以“邪”字的反问语气不能太强,升调不能太夸张……在“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这句中,引导得出这样的情味——孙权针对吕蒙“军中多务”的托辞,指明具体的读书要求是“涉猎”,读书目的是“见往事”,这是不难实现的,因此这个“耳”字是一个饱学多识的长者的深切的感叹,但并不沉重,是一种真诚的点拨和劝勉,因而这个限止语气词应该读得略带轻松……在“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中,引导得出这样的意趣——才略大有长进的吕蒙面对鲁肃的惊讶、赞叹,颇为得意和自信,甚至敢同比自己尊贵得多的鲁肃称兄道弟了,于是他用反问的语气来应答鲁肃的惊讶,一个“乎”字,无限自得和诙谐尽显其中……这样入情入景入境的探析,完全是由学生自主得出的,表明学生完全进入了语言、进入了文本、进入了情境、进入了人物内心甚至进入了当时的事件和社会,不能说不精彩。

在整节课中,全文性的阅读达到八遍(不包括词句的带读、跟读、自主品读等),学生第一次仿读时,读得很生硬,后来的诵读一遍比一遍好,一遍比一遍有味,到最后一遍时,几乎如同读现代文,节奏、语气、语调、情感等都非常到位,可以说达到了以诵读促理解和以理解促朗读的双向功效,听课教师都反应这很精彩。

在课堂的尾声时候,我让学生谈收获和启示,学生发言踊跃,非常独到、深入。学生王小玲说:“吕蒙本是一个学识浅薄的武夫,通过学习,令人刮目相看,并终成大器,可见读书学习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有用啊。”学生官碧玉说:“在《伤仲永》中,天资聪慧的方仲永因为不继续学习而最终‘泯然众人’,但吴下阿蒙虽然年龄不小了,却肯下功夫去学习,结果大有建树。可见,学与不学,决定了一个人的成才与不成才。”学生邢宏武素有出口成章的本事,他说:“劝君更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从孙权的身上,我深深体会到老师的苦心。而从吕蒙的身上,我又认识到‘学不在老少,有志皆成’的道理,但如果能抓紧年少时光好好读书,为理想的实现早日打下良好基础,不是更好吗?”……另有不少学生提出了“活到老学到老”“不要盲目骄傲要听劝告”等看法,真是精彩纷呈,让我十分出乎意料。(未完见下一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