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育杂说 |
进入语言,激发语趣,培养语感,打好语基(3)
——七年级文言文《孙权劝学》教学例谈
●
起始阶段的文言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这是我们在七年级甚至是整个初中阶段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要培养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为今后独立阅读文言文打好基础。有的老师一上文言文就一词一句地解释、翻译、背记,课堂单调,弄得学生晕头晕脑,最终完全丧失兴趣。当然,理解和积累词句也是很重要的,只是应该在灵动和感性的过程中去理解和积累。我这节课花在理解词句、疏通文意上的时间还不到十分钟,进一步的巩固和理解则是通过后面的所有教学环节有意无意地来完成的。如,在具体研讨某词某句的读法时,自然要深入理解词义,每读一次就深入一次,这种诵读中的理解绝没有机械性。
很多老师都认为文言文的语感培养很空泛,不好操作。其实,我们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各形式的诵读、深切品悟话语的内涵、积累掌握文言虚词的用法……在这节课上,我对这三个方面都比较重视。如,我的诵读方式不少:范读、仿读、齐读、自由读、指名读、角色读、……特别是领读、跟读,我范生跟,学生领会到不同身份人物不同心理因素下的不同语调语气,效果很明显。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诵读形式还可以多样一些,像生范生跟、我范你跟、自范自跟等都可以进行,以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再如,对人物对话时的情味的探析有太过深入之嫌,浪费了一些时间,如果能节省下来多读几遍,会更好……
●
甲:文言文该怎么上?文言文的教学目标是什么?这节课确实起到了示范作用。对于七年级的学生,确实要着眼于长远,要从兴趣入手,培养语感,这是根本的目标,而要把课堂弄生动有趣来,又不流于形式,却是很难的东西。但这节课,我觉得还是上得有枝有叶有花有果,环环相连又环环相融,具体可感。
乙:学习文言文,就是要读。有的老师爱统治课堂的发言权,滔滔不绝地讲解分析,真正给学生读文本的时间却很少,事倍功半,无疑要加强课余时间的利用,学生负担自然沉重起来。这节课,老师讲得不算多,学生读得很充分,这是值得学习的,但正如罗老师本人所说,读的形式还可多样些,让学生自主些,以便让学生有不同的读法。
丙:课堂的问答是很有艺术的。老师自己口若悬河,学生没机会说。罗老师上课话不多,但注重一个“引”字,学生的发言倒是灵动而深入,相当精彩,这是长期训练的结果。
丁:我们要重素质、重长远,备课量就大,罗老师还做成课件来上。但我们平时哪来那么多时间?再说,重长远就必然影响到重眼前,如果考起试来,别人死记硬背,分数反而更高,上面的领导能理解吗?
戊:我认为上文言文和上现代文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不要认为上文言文特别可怕,罗老师就没有把文言文当成什么可怕的东西,因而他的课特别生动有趣。但我认为七年级的学生要进入语言、进入文本,谈何容易?我们又是农村学校,生源素质是可想而知的,像罗老师这个班,磁巧生源比较好,所以能这么上,如果换到我班上,肯定不行。因此,我认为现在就谈进入语言,为时尚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