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中国教育关键词 |
陈:优秀公开课的“教训”
“小陈老师要开公开课了,听说是在初二借班开课。”刚获得市级教学比武第一名的小陈老师今年的公开课受到了学校老师们的格外关注。
果然,来听他课的老师比学生还多。小陈述预料到会有这种情况,所以这次公开课备得特别认真。只是,因为他担任的初三课程已经转入总复习,小陈觉得还是到初二借个班来上新课更能体现自己的专长。再说,一个陌生的班级,如果课上得好,大家肯定更没得说。课上完后,组内组外的老师都感到非常满意,小陈自己也觉得比在市里上的课还更有效果,但教研组第二“老”的组长大陈和第一“老”的前任语文组长老陈的脸上却什么表情也没有,而小陈老师在教研组排“老”三。
到了评课的时候,小陈老师心想:大陈组长肯定是按惯例先让他说说教学设想和自己的上课感想。只听大陈开口道:“现在开始评课,我先说说。小陈的这节课应该说优点还是有的,优点就不说了,我觉得首先是不能借班上课,一个老师,不敢在自己班上上课,这是不正常的。下面请老陈老师也说说……”
小陈愣了一下,就听老陈也开口了:“我认为,小陈老师的这节课反映了小陈老师个人素质的一些问题。比如说,老师叫学生来回答问题,不能说‘跟老师说一下’,应该说‘跟我说一下’,整天‘老师’‘老师’的,显得很骄傲……”
小陈老师脑袋开始发蒙,他当了八、九年老师,一直都是这样说的,学生们还多次说他上课时特亲切,怎么突然间“骄傲”起来了?但是,大陈和老陈你一个“骄傲”我一个“不正常”,压得在座的年轻老师都不敢说话了,因为以往的评课,大家总是尽量找些优点来鼓励上课老师,然后再适当地指出不足之处来商讨的……
课评完后,小陈老师瘫在座位上差点起不来,有个刚当老师不久的“小年轻”似有所感地悄悄跟小陈说:“你备课时没去请教他们吧?我不知道他们说的对还是不对,但我来评课前听到大陈在打电话,好像是说什么人眼中根本没有他们,上这么重要的课,居然不要事先向他们请教一下。看来刚才的评课他们是商量好的,我们这些小年轻以后可要小心点。”
是啊,是要小心点。这是中国社会的现状,这是小陈老师上了一堂优秀的公开课后所得到的“惨痛教训”。一个学校的学术环境如果到了这种黑白不分、唯我独尊的畸形地步,那我们的教育还有什么前途呢?然而,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现象,跟我们的体制,跟我们盲目的所谓尊“老”,跟我们的论资排辈“庸者居上”难道没有关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