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贷款利率放开银行金融战股票 |
分类: 政策@股市 |
贷款利率放开是一件大好事,无论是对银行、对股市、对实体经济,还是对整体的国家金融安全。
去年新浪财经举办“拿什么拯救你,中国股市”的大讨论时,我写过一篇博文《股市需更高层出手(2012-09-20 06:48)》,如今仍然在我的博客里置顶,里边提到了需要在股市之外进行五个方面的改革行动,其中两条与银行有关,一是要打破银行的垄断暴利,一是要限制大银行的规模,其他三个方面是国资市值管理、社保基金入市和人民币国际化。股市本身要改革,特别是新股发行制度一定得改,从源头即防止股价脱离市场交易基础的虚高,但是如果没有另五个方面的配合,想要走出长远的牛市也不大可能。
放开贷款利率管制,是打破银行暴利的第一步,尽管目前这一目标并不能立刻达到,但这是朝正确方向上走的重要一步。有专家指出,现在贷款供不应求,下浮的幅度在10%左右,出现下浮的额度也在10%左右,所以放开下限,基本上只有心理安慰作用,实体经济并不能从中得到多少好处。相反,由于贷款利率上浮的空间打开,使得原先由影子银行所提供的贷款(或称高利贷),大银行也能光明正大地进入,使这部分贷款阳光化。既然有竞争,自然也会降低高利贷的利率,这样为中小型企业获得资金降低了成本,扩大了来源。
按这种逻辑,有专家称对小银行更加有利,是利好;对大银行来说,反而是利空。这一点我看并不尽然。小银行的很多钱,其实是从大银行里给套出来的,为什么被套出来?因为之前影子银行存在,中小企业靠暗地里的高利贷度日,其利益没有公开化。大银行找个理由把钱以一个低利率贷出去,这些钱一转手变成高利贷,进入中小企业或房地产,这中间的差价,自然被掌握着大银行贷款权的那些人瓜分掉了(是不是有点阴谋论?),实际怎样欢迎银行业内人士检举揭发。现在好了,大银行自己本身也是可以做这种业务的,如果掌握着贷款额度的人,把贷款给低利率地放出去了,那可就把纪委招来了。因此,总体上来说,贷款利率管制放开,对大银行增厚利润同样有效。银行和中小企业在贷款利率放开的前提下,都实现了利益最大化,他们分的利润,正是之前影子银行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影子银行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他们的出路在联合成立银行,或者入股购买各类小型的金融机构,或者搞什么互联网金融,使潜行在监管之外的影子银行阳光化,变成了新型的中小银行。对大银行来说,它可以同样分一杯羹,就像汇丰,它进入大陆都合作成立一些村镇银行之类的,大银行完全可以成立全资的或控股的各类具有特殊目标的中小银行,现在的大行当初都是从人民银行分出来的,以后照样也可以再分。对于中国来说,有如此大的五家大银行已足以引导金融流向,依托大行的人力、管理资源培育更多中小型的银行,是扩大国内金融机构的低成本途径,同时风险最小。
随着各类银行的增多,大家会有不多的目标客户,具有不同的风险偏好和风险管控能力,这样能为尽可能多的客户提供更合适的服务,彻底改变目前银行赢利主要靠挣政策性利差的这种模式。而参与者越多,市场的竞争越充分,市场价值规律就越灵,资金、资本自然会在价格引领下向高利润率的行业转移。
为了避免大量的资金继续涌向房地产,管理层一方面要继续打压房价,限贷限购,征收房产税,大建保障房;另一方面又要将股市、债市激活起来,与房市共同争夺资金。通过一段时间的争夺,达到一种资金的平衡,这种充分竞争的平衡是一种强平衡,它会进一步降低整体的金融风险。
总结一下,贷款利率放开对大小银行均为利好,前提是它们都在利益驱动下做了足够改变;中小企业能够同时从贷款利率放开的政策中获益,因为他们减少了影子银行的中间环节;影子银行貌似是失败者,其实也不尽然,通过阳光化或者采用新兴的技术手段,化身为互联网金融企业,增加了银行机构的供给。
综合下来,最终是融资者得利,它的融资渠道多了,议价能力将会更强,整个利率的形成将更加市场化。此时,再放开存款利率,中国新型的以市场为导向的银行体系才算真正建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