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2集电视文学剧本《少女潘金莲》第三集

(2007-05-06 06:26:07)
标签:

文学创作

电视剧本

《少》

分类: 电视剧本
第三集
    原野。外景。黄昏。
    马车在乡间的土路上行驶,土路上留下两道深深的印辙。
    画外音:马车车轮发出的机械的转动声。
 
    车厢内。内景。黄昏。
    潘金莲面无表情,眼睛闪烁,脸庞红润,楚楚动人,薛嫂得意的微笑着,盖在潘金莲与丫鬟腿上的布毯滑落,薛嫂拾起布毯盖在潘金莲与丫鬟们的腿上,化出。
 
    黄金庄村头。外景。黄昏。
    白杨树枝繁叶茂,村落清新和谐,牛群在荒草地吃草,潘金莲背着柴草向村头走来。
    画外音:蝉鸣,牛叫。
    秃头:“目标,石井,弟兄们冲啊!”
    一群村童喊着,叫着,向石井奔去。
    秃头:“大家把各自的战利品放到井上去,今天看谁的功劳大,就奖励谁。”
    黑蛋:“哎,那不是六姐吗,请他来给我们当裁判,那样公平。”
    村童甲:“对,请六姐来给我们当裁判,请六姐来给我们当裁判。”
    村童乙:“六姐,六姐,快来啊,六姐,六姐,快来啊。”
    潘金莲走到井边,“哇,真还看,真好看,哪儿弄来这些玩意儿?”
    潘金莲放下柴草。
    黑蛋:“知了是我逮的。”
    村童甲:“鸟蛋是我掏的。”
    村童乙:“桑叶是我采的。”
    村童丙:“红枣是我摘的。”
    黑蛋:“我逮的知了能叫,你听,那声音多清脆,多好听。”
    村童甲:“我掏的鸟蛋好看,你瞧,那纹彩多新鲜,多好看。”
    村童乙:“我采的桑叶真香,你闻,那气味多清香,多陶醉。”
    村童丙:“我摘的红枣准甜,你尝,那味道多蜜甜,多养人。”
    秃头:“我说六姐啊,上次你敢下井捞出水筲,我服你了,这会儿当裁判,你知道这些东西是怎么来的吗?”
    潘金莲:“知了做面筋逮,鸟蛋窝里掏,桑叶树上采,红枣敲打树枝自个儿掉下来,这有什么稀奇的,我们小姐妹们都干过,还用你问?”
    秃头:“好,爬树上屋我也服你了,你敢下御河游泳吗?如果你敢与我一起下御河比试比试,咱黄金庄娃娃头的头衔让给你。”
    潘金莲:“谁稀罕?”
    秃头:“哎,不敢了吧?”
    黑蛋:“六姐,与我们一起下御河游泳吧,我们保护你。”
    潘金莲:“游就游,这有什么稀奇的,我也用不着你们保护,到了御河里呀看谁游得快。”
    潘金莲弯下腰,卷起裤子,秃头抓了抓后脑勺。
    秃头:“六姐,真的下御河游泳啊?”
    潘金莲:“那还有假,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你可别后悔呦。”
 

    御河。外景。黄昏。
    清澈的河水沿着河堤流淌,秃头、黑蛋、村童们在水里追逐,身穿红背心的潘金莲从后面追赶,潘金莲超过村童,超过黑蛋,超过秃头,奋力向前游去。
    潘金莲:“怎么样,秃头,你们都被我摔到后面了。”
    秃头:“好样的,潘六姐在水里也有两下子,我真服了。”
    秃头深吸一口气,一个猛子扎到水里。
 
    黄金庄御河桥。外景。白天。
    清澈的河水在桥下流淌,马车在桥上行驶。
 
    清河县街市。外景。白天。
    马车在街市上行驶。
 
    车厢内。内景。白天。
    丫鬟们争先恐后的透过马车的窗帘向外张望。
 
    清河县街市。外景。白天。
    移动拍摄,街市环境,店铺,镜头从“清河县招宣府”金粉涂抹的牌匾拉开,大理石台阶,琉璃瓦庭院,石狮雄踞,宣府高大气派。
    薛嫂:“到了,准备下车。”
    薛嫂掀开马车的门帘。
 
    宣府大门。外景。白天。
    行驶的马车停在门前,薛嫂跳下马车。
    薛嫂:“下来吧,姑娘们!”
    潘金莲与丫鬟们纷纷钻出马车门帘跳下马车,薛嫂带领潘金莲与丫鬟们走上台阶。
    守门小厮:“薛嫂回来了?”
    薛嫂:“回来了。”
    守门小厮:“薛嫂辛苦了。”
    薛嫂:“别卖乖了,我可告诉你,你得给我把这些丫鬟们看好了,没有太太的吩咐,一个也不许出去!”
    守门小厮:“薛嫂您放心,没有太太的吩咐,就是一个苍蝇也别想飞出去。”
 
    宣府院内。外景。白天。
    潘金莲与丫鬟们在薛嫂的带领下走进院内。
    丫鬟甲:“这个府院好大啊,飞檐画廊,圆柱朱漆,皇帝老子住的地方大概就是这样吧?”
    丫鬟乙:“哎,你们瞧,庭院里还有花坛,还有鸟!”
    潘金莲睁大了眼睛往里走,杂屋里的老妈子与伙夫纷纷探出头。
    老妈子:“瞧,多水灵灵的姑娘呀!”
    伙夫:“嗨,还说多水灵灵的姑娘呢,我看您是老糊涂了,年轻漂亮的小丫鬟们来了,你们这些老的不中用的老妈子们就该走了。”
    老妈子一脸的惆怅,“那倒也是,这些年轻漂亮的小丫鬟们一来,咱们这些老的不中用的就该走了,唉。”
 
十一
    宣府卧室。内景。白天。
    林太太坐在梳妆台前,丫鬟们忙着给她戴首饰。
 
十二
    宣府客厅。内景。白天。
    潘金莲四处瞧看,玉莲低着头缠弄手中的手帕,薛嫂正襟危坐。
    丫鬟甲:“这家真有钱,桌子椅子都散发着香味。”
    薛嫂:“大家听着,客厅里沿墙悬挂的名人字画,条幡,匾额,随处可见的金银玉器,古董,玩物,檀香木做的桌椅,等等等等,除了老爷太太吩咐做清洁,打烊尘,送茶倒水以外,谁也不许碰它,谁要是擅自的触摸,攀坐,老爷太太知道了,决不饶你。”
 
十三
    宣府卧室。内景。白天。

    林太太:“薛嫂新招的丫鬟都来了吗?”

    林太太丫鬟:“回太太的话,都来了,她们现在正在客厅等候。”

    林太太:“走,我们到客厅去。”

 

十四

    宣府客厅。内景。白天。

    薛嫂:“按照府上的礼节,丫鬟、仆人、老妈子见到主人要下跪,林太太马上就要到客厅来,你们这些初来乍到的黄毛丫头不懂这里的规矩,跪下之后该怎么做,听我的使唤,看我的脸色行事,听明白了吗?”

    丫鬟们:“听明白了!”

 

十五

    宣府院内。外景。白天。

    林太太在一群丫鬟的簇拥下走来。

    仆人:“林太太到!”

 

十六

    宣府客厅。内景。白天。

    薛嫂迅速地从椅子上跳下来,喧嚣的客厅立即安静,薛嫂快步地走到门边站立,丫鬟们的目光一齐望去,林太太迈进门槛。

    薛嫂:“跪下,跪下!”

    薛嫂手中的红绸上下飘舞,丫鬟们惶恐的跪下,林太太的裙裾飘逸,一双绣花鞋平移。

    画外音:行走的脚步声,裙裾在地上拖抹声,首饰碰撞的玎玲声。

    薛嫂:“给太太磕头,给太太磕头,给太太磕头!”

    丫鬟们七上八下的弯下腰,抬起头,再弯下腰。

    林太太:“都起来,都起来,都起来。”

    林太太微笑着从丫鬟们身边走过,林太太坐在一把宽大的椅子上,薛嫂手中的红绸挥舞。

    薛嫂:“起来吧,起来吧,起来吧!”

    丫鬟们迅速地从地上站起来,注视着。

    薛嫂:“谢太太。”

    丫鬟们:“谢太太!”

    丫鬟们作揖的作揖,施礼的施礼,磕头的磕头,姿势各异。

    林太太:“嘿嘿,你们站成一排,让我仔细地看看。”

    丫鬟们整齐的侧过头注视,薛嫂挥舞着红绸,“都过来,站成一排,把脸仰起来。”

    丫鬟们迅速地站在一起,仰起头,林太太注视,镜头摇每个丫鬟的神情,潘金莲睁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

    薛嫂:“您瞧这丫头,一双丹凤眼亮晶晶的,就像两颗闪烁的星星;两条细细的浓眉弯弯的,就像黛笔描上去的月亮;嘴唇薄薄的微微上翘,就像带着淡淡笑意的樱桃;瓜子型的小脸蛋细腻光滑,就像象牙雕就的模样;两个腮帮子红红的,就像出水的芙蓉。”

    林太太:“嗯,不错,还是薛嫂有眼力,来人。”

    林太太丫鬟:“太太请吩咐。”

    林太太:“给薛嫂赏钱。”

    薛嫂慌忙跪在地上,“谢太太,谢太太!”

 

十七

    乡村集市。外景。白天。

    “油条铺”“瓦汤馆”字样的条幡在空中飘动,两个铺面热气腾腾。

    吴玉莲站在铺前吆喝,“卖油条啊,卖油条啊,卖又粗又大的油条啊!”

 

十八

    油条铺。内景。白天。

    食客走进铺内,吴父迎上前去,熟练的擦拭桌椅。

    食客:“掌柜的,来三根油条,一碗瓦汤。”

    吴父叫堂,“来三根油条,一碗瓦汤!”

    吴玉莲:“哎,来了!”

    吴玉莲跑出铺外。

 

十九

    瓦汤馆。内景。白天。

    吴玉莲跑进瓦汤馆,“大宝哥,来一碗瓦汤!”

    大宝:“哎,来了,一碗瓦汤!”

    大宝把一碗热气腾腾的瓦汤端到吴玉莲的面前,吴玉莲会心的微笑,吴玉莲跑出馆外。

 

二十

    宣府厢房。内景。夜。

    躺在床上的吴玉莲热泪盈眶。

    潘金莲:“春梅,你今天是怎么啦,为何还不睡?”

    吴玉莲:“睡不着。”

    潘金莲:“春梅姐,你在想什么?”

    吴玉莲:“想哭,心里乱糟糟的。”

    潘金莲:“睡吧,睡吧,明天一早还要练琴呢。”

    吴玉莲翻身碾转,树枝的投影在窗棂上摇曳。

 

二十一

    宣府院内。外景。清晨。

    叠印出,天际一片云霞,树枝摇曳,潘金莲、吴玉莲与丫鬟们在院内操琴弹唱,“丈夫只手把吴钩,

     欲斩万人头。

     如何铁石?

     打成心性,

     却为花柔。

     ……”

    徐婆:“停,停停,丈夫只手把吴钩,讲的是力拔山兮气盖山河的楚霸王贪恋虞姬,最后亡国亡身,留下千古遗憾的故事,而大风起兮云飞扬,讲的是叱咤风云的刘邦因宠爱戚夫人,最终酿成内乱的故事,演奏时大家要纯情专致,要有想象,下面我来示范。”

    徐婆专致的拨动琴弦,林太太与王招宣走到葡萄藤架下注视。

    徐婆:“丈夫只手把吴钩,

           欲斩万人头。

           如何铁石?

           打成心性,

           却为花柔。

           请看项籍与刘季,

           一似使人愁。

           只因撞着虞姬戚氏,

           豪杰皆休。”

    林太太:“招宣,我对你说的那个小姑娘,就是坐在中间怀抱琵琶掩着脸面的小丫头。

    王招宣:“嗯,长相是不错。”

 

二十二

    宣府客厅。内景。白天。

    林太太:“你姓什么?”

    潘金莲:“姓潘。”

    林太太:“今年多大了?”

    潘金莲:“九岁。”

    林太太:“可怜的孩子,小小的年龄就离开了父母,唉,你是哪个村的?”

    潘金莲:“黄金庄的。”

    林太太:“黄金庄?好吉利的村名,你爹是干什么的?”

    潘金莲:“裁缝。”

    林太太:“啊,你就是潘裁缝的女儿啊,怪不得看上去有些面熟,你爹还好吧,他给我做的服装还有一件没做完工呢。”

    潘金莲:“我爹从府上回家,看见我们家几个姐姐被洪水冲走了,心一急,眼就瞎了,太太,我爹说了,工钱不要了,孝敬您老人家。”

    林太太:“唉,真是天灾人祸啊,潘裁缝的眼一瞎,我那没完工的服装也就报废了。”

    潘金莲:“太太,让我来把没做完工的服装继续做下去吧。”

    林太太:“怎么,你也会做衣服?”

    潘金莲:“会,爹还夸奖我呢,说我做的针脚比他的细腻。”

    林太太:“那太好了。”

    潘金莲:“太太,爹说您的心眼好,从不亏待人,每次给您老人家做活您比人家多给他工钱,爹吩咐我见到您的面代他谢您呢。”

    林太太:“是啊,我妇道人家,吃斋念佛,专修善事,从不亏待别人,你爹给我做的那批活,等你做完了以后我多给几两银子,让你爹多抓几副药吃。”

    潘金莲:“谢太太的大恩,给太太磕头。”

    潘金莲跪在地上,一连磕了三个响头。

    王招宣:“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潘金莲惊奇的抬起头,逆光中,王招宣脖子上黑痣的毛须醒目,潘金莲皱着眉头。

    薛嫂:“瞧这丫头,小小的年龄谁也没有教她,她那小心眼即讨了太太的欢心,有索要了他爹的工钱,做得又自然又得体,还让人看不出破绽来,精明,精明啊。”

    林太太:“多伶俐的孩子啊,起来,起来吧,我还忘问了你的名字。”

    潘金莲:“潘六姐。”

    林太太:“潘六姐?”

    潘金莲:“是的,在黄金庄大家都这么叫我。”

    林太太:“您的名字得改改。”

    潘金莲:“那叫什么?”

    林太太注视,镜头慢慢的推成潘金莲的近景,潘金莲好奇的注视自己,镜头从潘金莲的头部摇下,慢慢停留在潘金莲的一双微微翘起的小脚上。

    林太太:“就叫潘金莲吧。”

    潘金莲:“潘金莲?”

    王招宣:“好,好好,改得好,改得好,三寸金莲托玉体,好名,好名啊。”

    潘金莲抬头注视,逆光中,王招宣脖子上黑痣的毛须根系分明,潘金莲皱着眉头。

    王招宣:“我看你们几个人的名字也得改改,每个人的名字都要带个莲字。”

    林太太:“我看你们分别就叫玉莲,银莲,珠莲,翠莲,宝莲,贵莲,花莲。”

    丫鬟们:“谢太太。”

    潘金莲抬起头,一脸的惊愕。【定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