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六月初的第一周,世界石油市场上演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戏:油价先从135美元的创记录高峰,急剧下跌到了122 美元以下;华尔街到处谈论着石油泡沫的破灭,甚至有称油价将回归100美元一桶的理性水平。然而话音未落,油价急剧上弹,两天就冲破了138美元。其中六月六日星期五最有戏剧性。油价一天急升十美元多,创造了历史上最高的涨幅,导致道琼斯指数将近四百点的下跌。
在这种恐慌之中,不断有人出来说:这是油价的泡沫,是有人投机所致!要求治理投机商的呼声日高。不错,一日油价上涨那么多,当然不可能是市场上供需关系自然变化的结果,投机的因素不可排除。但是,经此一个黑星期五,人们似乎更需要认识的是投机商对经济的积极贡献。
人们忘了,这次石油暴涨,是在石油暴跌的条件下形成的。135美元的创记录油价,不过是一个星期多以前的事情。如果从这个高点看,现在的油价不过是继续上涨了三美元多,无足为怪。之所以出现一日十美元以上的暴涨,是因为油价不自然地跌到了122美元以下,造成了一个过低的起点。
这个低起点,当然有多种原因。印度、印尼等发展中国家决定削减石油补贴,预计将抑制这些国家的石油消费。美国也有调查表明,美国人面对高油价,开车里程迅速减少。石油的需求,似乎是看落而不是看涨。但是,这些短期的需求低迷,即使是真实的话,也远抵不上长期的供应萎缩。几乎在这些消息出来的同时,一些国际权威组织降低了对世界石油储量的估计。沙特阿拉伯石油界的内幕人士Sadad Al-Husseini也公开说,欧佩克的石油生产量已经到达顶峰,以后会走下坡路;世界石油界对石油的储量估计过为乐观,甚至把一些还未经证实的潜在储量都变成了实际储量。实际上,许多人把没有经济价值(开采成本过高)或者没有开采的技术可能的储量都算入了可以利用的现实储量之中。然而,即使这些远期的暗淡预测远比人们所假设的短期需求的萎缩要重要得多,油价还是急剧下跌。这怎么能说明是市场规律的作用呢?
一位华尔街的金融界人士一语道出了其中的秘密:这些油价下跌,主要是国会鉴于油价疯狂上涨,指责投机商肆意哄抬油价,正采取行动进行调查。这位金融家估计,油价上涨当然有投机商的因素。但是,这种因素,大致也只占油价上涨的十分之一。主要原因,还是中国、印度、甚至中东诸产油国本身的石油需求持续上升。不过,生意场一向是是非之地。一个公司如果被调查,即使没有作任何违法的事情,声誉也会下跌,股票会跟着缩水。所以,一些大金融公司,看到这个风头,就名哲保身,甩掉手头石油的期货,造成了油价的暴跌。但是,毕竟胳膊拧不过大腿。没有几天,人们马上面对供需关系的市场现实,意识到油价过低,又争先恐后地买进。这才造成了油价如过山车般的震荡。
经过了六月六日世界石油史上最黑暗一天,我们不得不反省所谓投机商的经济功能。看着自己的邻居饿死,却囤积大量粮食高价以售,这种黑心投机当然可恶。但是,石油的投机商则远非如此。这些投机商,主要是一些金融机构、对冲基金。他们看准了当今社会过低地估计了石油危机、意识不到油价可能涨到多高,于是乘机买断石油期货,致使油价攀升。在这一过程中,投机商不过是运用自己对未来的预见警告社会:未来石油的短缺远比大家想象的严重。他们抬高油价,等于督促社会提前为此作准备,使绿色能源面对高油价更有竞争力。这是他们对社会的贡献,而不是伤害。一句话,并非投机商害了市场,而是许多市场经济的参与者在能源问题上的短视,使投机商有“机”可“投”:他们不过是给大家带上副近视眼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