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去年的石油进口提高了12%以上。而比起国内有大量石油资源、并在中东等主要产油地区驻有重兵的美国来,中国的能源安全要脆弱得多,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依赖石油的国家。另外,中国又是世界第一污染大国:世界十大污染城市,八个在中国,北京、上海、广州全在其列。北京奥运会最大的挑战不是什么火炬接力,而是空气。世界顶尖的马拉松选手已有拒绝到北京参赛者。为了保证空气质量勉强过关,政府正接近全力采取应急措施,包括让北京三百三十多万辆车的一半在奥运期间停运。
但也正是在这一关键时刻,北京车展上传来了令人震惊的消息:最耗油也最容易制造污染的车SUV,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市场上看跌,在中国的销售则蒸蒸日上。比如在SUV最普及的美国,SUV 在过去一年(截止到三月)的销售量下降了22%,而今年中国的SUV的销售量则预计上涨40-45%。乃至世界各国的车商,都把卖不出去的SUV拿到中国粉墨登场。
这种汽车市场的畸形发展,反映了一个畸形的社会和社会政策,如果不加以遏制,在未来几年将严重威胁中国的能源安全、环境保护、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首先,中国的油价基本上是世界石油进口国中最便宜的:一加仑才二十块半,相当于2.9美元(现在的价格可能已经变动)。而美国作为世界著名的廉价油国家,在一些州一加仑已经达到四美元以上。在德国,一加仑竟超过八美元。中国政府出面干预油价,目的是遏制通货膨胀,保障老百姓的基本生计。但是,从这一政策中得益最大的,是开得起豪华车或SUV的富裕阶层。即使是普通车型,一款丰田的Camry在中国售价高达二十一万以上,是中国普通工人年收入的十倍左右。高档SUV的价格则倍于此,有的一加仑仅开12英里(普通的节能车型的能源效率则倍于此,美国目前正在讨论一加仑开60英里的节能标准)。买得起这种车的富裕阶层等于用政府的补贴消耗石油、消耗公路等基础设施、创造污染,最后用来解决能源、环境、和基础设施问题的投资,还要转嫁到一般老百姓身上。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政策,等于鼓励耗油车型的发展。等SUV成为潮流,就会提高对石油的需求,最终进一步加大石油涨价的压力。
不久前各大城市对小排放量汽车的禁令,则更体现了许多地方政府媚富的心态。不错,许多廉价的小排放辆车型能源效率很低。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在于设立一定的能源效率规约,但要容许小排放量在平等的市场上竞争。毕竟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小排放量适合更广大的消费者的经济能力,而且由于车体轻,只要解决最基本的技术问题,就比大车型省油。目前,印度正在致力于廉价车的开发,欧洲的微型车不仅在欧洲市场流行,马上也将进军北美。中国则正陷于SUV热,与世界潮流脱节。中国在未来十年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中国的汽车大多集中在人口拥挤的大城市,小车型更适合中国的生活方式。另外,中国汽车厂家的优势恐怕在小车型而非大车型。如果我们的社会政策总是向大车型倾斜,那么不仅危害中国的能源战略、城市环境生态,也制约了中国的汽车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