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诺奖后的戈尔

(2007-11-26 21:56:17)
标签:

时事评论

戈尔荣获诺贝尔奖后,他再选总统的呼声又起。虽然他从来不彻底排除这种可能,但是,诺贝尔奖削弱了他在总统政治中的机会,却增加了他在市场上的资本。戈尔作为一个生意人,远比作为政治家要精明出色。这也是他大选失利却在几年之内成为巨富的原因。

 

在戈尔的影片《不方便的真相》还没有获得奥斯卡之前我就预料:戈尔是民主党总统大选的“超级替补”。“超级”指的是他的政治量级;“替补”则界定了他在总统政治中要有作为的基本条件:民主党中领跑的几位总统候选人必须阴沟翻船。如今希拉里遥遥领先,早已经没有戈尔参与竞争的空间。不过,最近希拉里在辩论中过于狡猾、躲避问题,使其支持率开始下跌。如果这种下跌无法止住,戈尔才有真正的机会。

 

诺贝尔奖则对戈尔参与大选有害无益。本来,戈尔政治经验丰富,在政策问题上有面面俱到的把握。缺乏治理能力的布什把国家带入深重的危机,也给戈尔显示自己全方位的能力提供了舞台。但是,继奥斯卡之后,诺贝尔奖把戈尔塑造成一个单纯的环保主义者,成为“一个主题的候选人”。这种“一个主题的候选人”,赢得国会的席位还比较容易,只要选民希望把某个议题带入国家的政治议事日程。但是,要赢得总统这种全面照管国家的职位,则没有过先例。况且,看看美国人目前关心的问题,主要是伊战、反恐、经济、医疗保险等等。环保还排不上号。以这么一个次要的题目“单刀赴会”,恐怕是闯不进白宫的。

 

但是,在生意场上就不同了。市场逻辑和政治逻辑有时候甚至是相反的。在政治上,你的思想绝不能超前。你要谈大家正在想的问题,迎合流俗的看法甚至成见。这样人家才觉得“你是我们中的一个”,会投你的票。布什不学无术、能力低下,拿着哈佛的MBA,经营什么企业都不成功,甚至老爹当年托关系给他送进一个董事会,结果被人家给轰出来;如今经营国家也是一无所成。但是,他也正因为脑筋平常,反而能触动选民的本能,特别得到那些没有上过大学的白人的支持。戈尔想法超前,总给人一种高高在上、“我比你聪明,你要听我的”的感觉,触犯了普通小百姓的本能,觉得他总爱对大家指手画脚,结果拿不足票数。但是,市场经济则要求你必须想法超前:如果当大家不懂互联网为何物时你就开发互联网,那你就成功了。如果大家都懂了互联网、都认为这是天下最好的买卖时,那么你鼓吹互联网也许能赢得政治上的选票,但要作生意,就可能是在股市泡沫被吹得最大时出来赶时髦,最后闹得鸡飞蛋打。

 

戈尔是个想法超前的人。在人们都不懂互联网时,他是最早看到其潜力的政治家。布什嘲笑戈尔自称“发明了互联网”,在诋毁戈尔的人格上得了不少分。但是,戈尔确实最早发挥了其政治领导力,为互联网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到2000年大选时,戈尔关于地球变暖的看法频频被布什讥笑,称他是“臭氧层的人”,意思是这是个不食人间烟火、不懂老百姓的疾苦和关怀的高高在上的外星人,能选他当总统吗?连戈尔本人也被哄得受不了,拼命淡化自己在这方面的立场。不过,他在当时的总统辩论中特别指出:“环保技术蕴涵着巨大的经济潜力,美国在这方面可能已经落后了。我担心日本企业几年后在这方面会占尽优势。”这番话,当时即使是受教育甚高的媒体人士也不当回事,戈尔靠这些在政治上捞不到任何好处。但是现在看看,油价涨破天,以节能为核心的日本汽车业,靠着混合型车把以生产耗油的SUV为能事的美国汽车业打得大败。在生意场上,事先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的戈尔,当然会大发其财。

 

这也解释了戈尔在2000 年以后异常成功的企业生涯。他前于2002年创建了“潮流电视” (Current TV) 。这是一个针对年轻人的有线电视频道。同时,他是谷歌的顾问,是苹果公司的董事,开始大收其在互联网上的远见的红利。三年前,他和合伙人David Blood在伦敦创办了十亿美元之巨的“世代投资公司”(Generation Investment Management);最近,又决定加入老友John Doerr在硅谷创建的Kleiner Perkins。

 

Kleiner Perkins是一个专门致力于绿色能源的风险投资公司,在2006年就融资六亿美元,并且已经在26个公司投资了2.7亿。这些公司的业务,从制造电能汽车到开发再生能源,无奇不有。戈尔是这些产业最好的公关专家。他宣称,目前的能源革命可能比当年的工业革命还大还快,必须把价值六万亿美元的能源业进行脱胎换骨的重组。想想看,美国的GDP不过十三万亿多,日本的GDP也才四万多亿。这六万亿的产业,就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把握住其发展前途,怎么可能不引起经济革命呢?所以戈尔和他的同道们说:这是当今的曼哈顿工程、阿波罗工程、马歇尔计划;只是规模更大,是全球性的。

 

戈尔参与这样的事业,并不仅仅是作为一个公共关系专家,而是卷入具体的细节讨论。比如在Kleiner Perkins的会议室,他亲自主持战略讨论会,频频发出尖锐的提问:“能效是如何随着纬度的变化而降低?一个电厂能够支持多大的社区?如果通用电气这样的企业要制造小型涡轮机,在技术上是否可能?”回答他的问题的,则是Kleiner Perkins投资的一家致力于太阳能技术的公司Austra。当他知道该公司在南达科他州的电厂已经供应了十二万户家庭的电力、并且小涡轮运行很有效率后,就马上从提出问题的人变成了解决问题的人:他要游说国会给这家公司提供足够的税收优惠,并且组织太阳能峰会,把通用电气的总裁也拉进来。这也难怪,最近华尔街股市大跌,几家太阳能技术的股票却不断看涨。如果油价不停地这样涨下去,美国再和伊朗打起仗来,戈尔就成了能源界的领袖人物。

 

戈尔虽然早已“下野”,但他的日程是十足的总统式的:他在家里接受了《财富》杂志的采访后,马上飞到欧洲,和法国、德国、奥地利的政府首脑讨论环境问题。一位他在企业界的老友说:“他当年在白宫当副总统时,见他还容易些。”

 

戈尔当副总统时,家庭收入二十万美元。1998年他全年捐款353美元,被媒体当丑闻来炒,说他行善太吝啬。可是,作为世界帝国的“老二”,二十万块实在算是一贫如洗了。如今戈尔的收入多少,找不到准确数据。不算他从各大公司的收入和股票,其讲演费一项就足以使他拥有顶尖CEO的收入。他一次演讲,收费十万美元。根据他自己估计,每周要演讲十几场,也就是周收入为一百多万,一年就是六千万美元上下。他在田纳西的房子,价值两百三十万美元、总面积一万平方英尺。虽然两百多万的房子在他这一量级的企业家里是十分寒酸的(主要恐怕还是田纳西的房价实在太低),保守派们还是拿他的房子说事,称他一边谈环保,一边享受一栋非常消耗能源的超级住房。戈尔则指出,他这栋房子,房顶上有三十个太阳能光板供电,并有三百尺深的地热井。这栋房子已经被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认证为节能房。

 

许多政治评论家注意到,戈尔在选总统时,总是一脸紧张相,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和公众沟通。但是,一旦他跳入环保运动和企业界,就成了一位杰出的公共关系大师。他周游世界演讲、拍电影,无攻不克,连拿奥斯卡和诺奖,决定性地影响了公众舆论。不停地攻击戈尔和《京都议定书》的《华尔街日报》不久前发表几篇文章,指出美国虽然没有签署《京都议定书》,但最近几年在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方面比签署了《京都议定书》的欧盟国家还有效。可惜《华尔街日报》忘了,美国在这方面的进步,多亏了戈尔的努力,使公众的环境意识大为提高。虽然美国政府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但加利福尼亚等许多州的环境法律,甚至比《京都议定书》还严格。大部分美国人口的生活方式,因为州环境法的实施已经达到了《京都议定书》的环境标准。

 

诺贝尔奖之后,呼吁戈尔竞选总统的声音有增无减,“招募戈尔”的政治广告到处都是,其语言也颇为恳切感人:“戈尔,我们知道你已经丧失了对政治的热爱,但你永远不应该丧失对国家的热爱。”言下之意,你一定要出来拯救美国!但是,戈尔为什么要选总统呢?有些评论家说,选总统的人要对占据白宫有极强的欲望。这种欲望在2000年烧得戈尔不能自制,但现在则已经很难看见了。当总统无法给他带来现在这样的财富。况且,他不当总统似乎自我感觉更好。再说,当总统他不可能使美国签署《京都议定书》。但不当总统,他却掀起了美国的草根环保热,使大部分美国人口事实上接受了《京都议定书》。如今,他下海鼓动企业界,刺激了绿色能源业的发展,可能引起新一波的革命。这也是为什么他说:“在环保问题上,市场要扮演核心的地位。”而他现在恰恰站在这个核心地位上。所以,如果希拉里在预选中不马失前蹄,很难想象戈尔会放弃他现在所有的一切再次卷入伤神的总统政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