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吴敬琏该不该公布收入来源?              薛涌

(2007-03-17 01:39:55)
我在《南方都市报》发表文章要求吴敬琏先生公布收入来源,立即引起阿多拉先生的反击。在他看来,吴敬琏先生虽然在国务院政协等机构担任重要职务,参与政策的设计和制定,当仍然能够理直气壮地在企业当独立董事并获得收入。这里不存在利益冲突,也不需要公共监督。这种指鹿为马式的逻辑,实在让人开眼。

第一,阿先生称,“对普通上市公司来说,独立董事要维护整个公司的利益,尤其是中小股东的利益,为了不妨碍作出客观判断,因此独立董事与公司及其大股东之间不能存在利害关系。所以做独立董事,不仅不是与资本结盟,还在很多时候扮演着监督大股东、经理人,维护中小股东利益以及企业社会责任的角色。对国有大型企业来说,独立董事扮演的角色就更加复杂。吴敬琏以为任何人都能明白上述常识。” 

请问,这难道是“任何人都能明白”的“常识”?“常识”告诉我们的是:“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的手短”。你到大企业当独立董事,收入不薄,怎么就不是和资本结盟?难道主流经济学家就是特别动物,不受基本人性的制约?吴先生在大企业当独董,拿不拿钱,拿多少钱,根据什么标准拿钱,这些基本情况公众都不知道。大家怎么判断他“与公司及其大股东之间不能存在利害关系”?怎么知道他是在那里“维护整个公司的利益,尤其是中小股东的利益”?

第二,作为董事,你维护公司的利益,甚至维护大股东的利益,也无可厚非。但是,既然你在为公司的利益服务,就不能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好比一个人给一个足球队当教练,这一不犯法,二不违反道德。但是,如果你执教的队参加世界杯比赛,你还要上场兼当裁判,那就可笑了。这才是“任何人都能明白的常识”。再举个例子,一个经济学家在一大型房地产公司里当独立董事,而且确实在那里“维护企业的整体利益和小股东的利益“。但难道这家公司的整体利益与社会的整体利益永远不冲突吗?难道这家公司和其小股东们不希望低价买进地皮(使拆迁容易并且不给拆迁户市场价值的补偿)高价卖出房产(造成房价飞涨)吗?如果这样的企业里的独董也到政府重要的机构任职,老百姓信得过他会为全社会“居者有其屋”的目标奋斗吗?

第三,阿先生说,“国企要在海外上市,聘请独立董事是必须的”。“聘请名誉好、有公信力的知名人士做独立董事,对公司的形象有好处;聘请有专业知识的人做独立董事,对公司的决策和发展有好处。显然国企有充足理由聘请吴敬琏做独立董事”。从国企的角度来说,当然是“有充分理由”聘请一位象吴先生这样能影响政府决策的人当独立董事了。但这不构成吴先生应该当的理由。我要是个电讯业的老板,当然想请吴先生来当董事了。因为我想收费高点,想维持手机双向收费,不希望政府出台什么新政策限制我的赢利。请吴先生这样在政府里的人背后疏通疏通,既不犯法,又赚了钱,给独董的工资不会白扔。可是,看看哪个市场经济的国家是这样作的?如果布什的几个经济顾问都在波音,通用汽车,微软,谷歌里当独董,美国还是个市场经济的国家吗?

老实说,我看不出吴先生除了市场经济的常识外,在现代经济学上有什么专业素养。在这方面,在美国大学经济系里博士毕业的中国学生恐怕大部分都比他强。阿先生不妨教育大家一下:究竟吴先生的什么“专业知识”还有市场价值?包括他在内的主流经济学家,还有什么“公信力”?当独董可以。以我个人之见,他不过是在政府里有关系,有“官信力”,在权钱交易中有着某种垄断地位。他向企业出卖的不是知识和信誉,而是权力。

第四,阿先生无意透露,吴先生是给上市公司当董事。那么,按规矩,上市公司的开支,包括请独董的费用,都应该向投资者公开。怎么吴先生这方面的资料反而公布不得?如果这也成了企业机密和个人隐私,还搞什么市场经济?更可笑的是,一个口口声声市场经济的人,不去帮助那些拿不到贷款的民营企业,不去为那些刚刚起步,到处受敲诈的小生意代言,却要到不愁贷款并享受着种种政策优惠的大型国营企业当独董。这是在追求理想呢,还是在追求金钱?

阿先生最后归纳说:薛涌的文章“有一个谁都能读懂的潜台词”,即“独立董事如吴敬琏者,必定是借助了自己的其他身份,为公司以不正当的方式谋取了不正当的利益,而‘独立董事’不过是个掩盖贿赂的名头。应该承认,如果不了解详细情况,单听媒体只言片语,很容易得出类似结论。中国人太了解潜规则了,几乎不需要思考,条件反射就以为看明白了,只是有时候,事情又偏偏没有那么简单。”

哈哈,事情若真没有这么简单,就出来解释清楚。否则,事情就是这么简单。中国老百姓的“条件反射”,是几十年的生活经验反复印证出来的。我劝阿先生乃至他背后的主流经济学家们,对中国老百姓的“本能”或“条件反射”还是放尊重些。他们并不是“几乎不需要思考”的草民,而是拒绝按你们规定的方式思考“草根”,是我们社会的根基。他们确实喜欢相信小道消息。这不是因为他们爱捕风捉影,而是因为小道消息最后常常被证明是对的。这一点,在中国有了七十几年人生经验的吴先生心里一定清清楚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