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拳击,政治,以及房地产          薛涌

(2006-11-11 22:39:59)
最近发展出一个新嗜好,就是看拳击。美国的电视上,即使不看节目预告,每周晚上大概都能看到拳击节目。特别是有个体育经典台,把历史上的精彩比赛重现,拳击是个重头。阿里一生中最重要的比赛,我都差不多看了一遍。

 

除了拳 击外,在电视中我最爱看政治,特别是选举。两者颇有共同之处。在拳击中,大家打得你死我活,却体现了感人的竞争精神。想想看,双方都要把对手照死里打,十 几轮下来,双方鼻青脸肿,皮开肉绽,然而终场锣声一响,马上彼此拥抱,很少有失态的。象泰森打不过咬人家耳朵的事情,简直是拳坛奇闻。

 

看选举 也是如此。大部分选举都是一对一的。双方竭尽全力攻击对手,无所不用其极。从政治立场,到人品,私生活,都成了攻击的对象。特别是丑化对方的负面广告,铺 天盖地。这么对骂几个月,不是仇人也结了仇。况且在竞选的最后阶段,连日奔波,精疲力竭,严重睡眠不足,脾气很坏。这时知道自己被打败,很难消受。孩子家 人常常一下子失声痛哭。一位民选政治家现身说法说:没选上的痛苦超出常人的想象。你参加选举,就是自以为选民最喜欢你。可是结果就好象人家当众扇了你一个 耳光:我们就是不喜欢你!面对这种羞辱,人何以能自持?

 

然而,这也正是选举中最感人的地方。候选人知道自己败了后,大大方方地出来宣布失败,向几个月不竭余力恶意攻击自己的对手道贺,呼吁自己的支持者支持对方。这次中期选举,有几位著名的失败者。其中一位是宾州参议员Rich Santorum。他32岁就当选众议员,后来成为参议院共和党中第三号人物,甚至被列为是2008年总统候选人的热门,年方48岁, 可谓少年得志。这次因为选民讨厌布什的伊战,迁怒于他,惨败于民主党的挑战者。那晚上出来认输,全家都站在台上面对选民,六个孩子失声痛哭。我虽然希望他 败,那情景也实在惨得看不下去。可是,他却微笑地说,他非常感谢选民的支持,并且恭贺对手,称对手是个非常好的人,会为老百姓竭诚服务,并要求大家为对手 的胜利鼓掌。台下的支持者哪里受得了?纷纷给他的对手起哄。他马上制止:“请不要这样!我真诚地恭贺他的胜利。让我们为他喝彩!”终于,场内响起了一阵掌 声。他站在台上的孩子,眼泪象河水一样哗哗地流,但还是跟着爸爸为对手鼓掌。

 

西方自 古希腊以来,一直用体育来培养公民的品德。看看这些,你不能不服。而这也是我们的文化中缺少的东西。十几年前,听一个老拳击选手讲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内 拳击运动的情况,和西方这种体育精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说:“拳击还是对中国不合适。太惨了。当时我们比赛,常常事先和对手说好,别真打,比划比划就行 了。可是,真上去假打,也难免失手一拳把对方的眼睛给封了。这一下大家就急了,假戏真作,你死我活,以后也成了仇人。”

 

我们的 文化,对拳击是这种态度,对公共辩论又何尝不是如此?比如最近有位叫董藩的专家,说要求房地产商公布商品房的成本是制造“国耻”,我对之进行了激烈的批 评。于是对方回敬一文,题为《薛涌的无耻,无知与放肆》。这样的字句很是刺激,我倒是不介意。不过,我惊奇地发现,文章先从我批评北大开始,并作如下高 论:“薛涌竟是早年北大的毕业生。虽然薛涌的批判不乏真知灼见,但他毕竟曾受业于北大,北大是他的母校,他曾是北大的学子。有意见和建议可以通过其他途径 传递,抑或采用相对平和的语气公开表达。……30多 岁才出国的他也该知道中国人的道德底线:虎毒不食子,子恶不弑母!”怎么批评自己的母校,就成了“弑母”了呢?他的意思,公共辩论要么客客气气,要么不要 辩论,“通过其他途径传递”意见,大概是写内参打小报告吧。可是,既然自己要求人家“采用相对平和的语气”,为何自己一会儿说人家是“国耻”,一会儿说人 家“无耻”,房地产专家一下子成了“耻”专家了?

 

董先生 的表演,让我想起了这样的拳击手:他上场前先偷偷对对手说:咱们别真打,别打疼的地方。这就是所谓“有意见和建议可以通过其他途径传递,抑或采用相对平和 的语气公开表达”。可是,轮到他“相对平和”时,“国耻”,“无耻”,“无知”,“放肆”就全上来了,好象泰森打不过人家就咬人家耳朵。

 

体育教育我们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公平竞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往别人的脸上打,也要容许别人往你的脸上打。更不要忘记,不管大家打得如何头破血流,为的是公众的利益,事后要懂得公正地对待对手。可惜,体育在我们教育中的阙失,造就了一些无法进行公共辩论的成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