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理由,听起来挺硬的。君不见最近媒体上报道,中国人富裕以后海外旅游,把家里的坏习惯进行环球展览,走到哪里都吵吵嚷嚷,垃圾乱丢,买什么都要讨价还价,甚至我们的政府也受到震动,开始展开文明教育。谁说高尔夫教育没有用呢?
可是,仔细一想,心中不免生疑。日常最常用的行为举止规范,能从高尔夫中学到吗?
我不妨讲一个自己的亲身经历。
今年参 加一个东亚研究的大型国际学术会议,东道主招待来宾,在大厅摆上自助餐席,让大家自取食物,自由走动,边吃边谈。这是国外学术活动最常见的一种形式。桌子 上的饭菜非常丰盛,大家也彬彬有礼地排队往自己的盘子里盛东西。但盛了几次,我就发现有些地方不对劲儿。这种自助餐,有许多食品需要蘸着调味品吃。一般美 国人不会“回头蘸”。比如,你拿起一块寿司,蘸了酱油后咬一口,然后再把剩下的一半又浸到酱油中,这等于把自己的唾液也带了进去,对别人就不卫生了。自家 几个朋友吃饭,这样也许无所谓。但西方人素有分餐的习惯。况且这样的场合,有几十甚至上百来宾。大家都“回头蘸”,调味料又是公用的,许多人因此就不敢吃 了。
可是, 我看到许多中国学者,不仅都“回头蘸”,而且有时动作甚为夸张。比如,一位把一块食物先浸到佐料中,拿起来就在佐料盘子上空咬一口,一滴液体还落下来,掉 回到盘子中;然后他又不由分说,把咬了半截的东西又浸到盘子里。一位在他身后排队的“老外”,见此情景立刻走开了。结果,有几个菜,就这样被中国人独占 了。
这情景 让人看不下去。但我也实在手足无措。来的中国学者,一个个衣冠楚楚,斯斯文文,有些还是我尊重的学长。美国人平时接人待物很客气,不会把这些问题指出来。 中国学者们出来乍到,有些是第一次出来,不懂这些规矩。他们多是谦谦君子,经过提醒,肯定会注意的。但我和他们不熟悉,不敢冒昧指手画脚,最后找到一位熟 人,把这事情讲了一下,问他能否暗中提醒大家注意一下。但他看着场面,也面有难色。
诸如这 样的行为举止的规范,我们学校里不教,除非特别小心,很难注意得面面俱到。然而,这又是影响每一个学生日后生涯的大事。美国的许多大学,有专门的求职咨询 服务,其中不少内容就涉及这些。这样的事情,并不需要长期训练,关键是有人点拨一下,先让大家有自我意识就行。然而,我们的教育在这方面作了多少呢?
中国进入了全球化时代的剧烈社会转型,许多旧的行为规范不适用了。比如,几个朋友吃吃喝喝的应酬,会越来越多地被这种大型自助餐会所取代,分餐的文明要从头学。可惜,朱校长对这样的挑战的回应,却象是“何不吃肉糜”的晋惠帝。他可以花250多 万修高尔夫联系场,让厦大学生“优雅”起来。但是,这些拿着球杆风度翩翩的绅士淑女,见了桌子上的寿司会不会咬一大口,再用剩下的半截把自己的唾液送到公 共调料盘子中呢?厦大的学生们,难道你们真觉得自己“上流”以后,人家和你们谈生意时更在乎你们拿着球杆的姿势,而不介意和你们交换唾液吗?学习行为举止 的文明,是否也应该有个轻重缓急,孰先孰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