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社记者纪军编译报导/在中国的工业革命迅猛向前发展,以及中国工厂已掀起一场抢占欧美市场的出口大潮之际,西方汽车制造业已经开始担心将很快面临中国汽车的大规模入侵。不过,现实的情况却是,中国的汽车工业尚未对进入美国市场做好准备,可能需要十多年的时间。(chinesenewsnet.com)
在中国掀起的出口大潮中,DVD、微波炉家具、洗衣机、鞋子还有更多产品,早已杀进了欧美市场,这让美国汽车制造业越来越担心中国汽车的“入侵”。(chinesenewsnet.com)
不过,国际先驱论坛报10月17日的文章指出,尽管中国人可能会迅速寻求征服另一个重要行业的热情不断上涨,但现在看来中国汽车制造商要想开始向美国大批 出口自己设计和制造的汽车,至少还需要几年时间。早前,中国几家汽车制造商曾表示最快会在2007年在美国市场销售自主品牌汽车,但这一计划已被向后推迟 了几年。(chinesenewsnet.com)
现在,一些中国汽车制造业的高管们都承认,可能要到2020年,中国汽车才能准备好向美国这个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大批出口。(chinesenewsnet.com)
其原因是,尽管中国的制造业有一定的实力,但想制造出适合西方口味的汽车却更加艰难。即使中国的汽车可以信赖而且价格便宜,可中国汽车制造商还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其安全性、废气处理和表现水准还相距甚远,只能符合中国国内的市场标准。(chinesenewsnet.com)
其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去年一家德国汽车俱乐部对中国出口欧洲的700辆江铃陆丰SUV进行检测,其结果令中国的汽车工业监管部门受辱:得到该俱乐部20年来撞击测试的最差评分。(chinesenewsnet.com)
中国吉利汽车集团国际金融负责人劳伦斯.昂(Lawrence Ang)指出:“绝大多数正准备向国外出口的中国汽车公司,现在都已经变得小心谨慎了,因为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工作。”(chinesenewsnet.com)
据多维社了解,国际先驱论坛报所提到的陆丰越野车撞击测试,指的就是曾经轰动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双碰门”事件。2005年7月4日陆风第一批200辆越野 车进入欧洲市场后,很快销售一空,并引起了欧洲舆论的广泛关注。但是一场轩然大波也由此产生。德国全德汽车俱乐部(ADAC)发表一纸碰撞测试声明,称其 对陆风车进行了一次碰撞测试,结果是陆风车“安全性能极差”。(chinesenewsnet.com)
“碰撞门”事件发生后,中国的一些自主品牌企业负责人都纷纷表示不满,认为这是一个“阴谋”,是欧洲某些厂家害怕中国有竞争力的产品进入而有意设置的陷 阱。不过,中国业界专家却客观地指出,“我们对ADAC的做法挑不出什么毛病,因为他们对其他的产品也是采取同样的做法。”(chinesenewsnet.com)
据了解,在欧美市场上,类似于ADAC的做法很是普遍。由于西方的汽车工业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竞争体系,也形成了一套独立于强制性检测法规之外的更严格的非强制性检测标准,因此,新进入的品牌会受到比其他地区更大的制约。(chinesenewsnet.com)
中国业界专家指出,对于目前已经或正在筹备出口欧美的自主品牌企业来说,如何达到当地市场更为严格的非强制性法规标准,比去论证是否是“阴谋”更为重要, 因为在欧美市场,消费者对于这类非强制性的检测、调查结果非常认同,如果检测、调查结果不理想,将会对销量以及日后的生存产生极大影响。美国消费者非常认 同有关“汽车质量满意度”方面的调查结果,如果满意度调查排名不理想的话,大量消费者会主动地放弃购买。
(chinesenewsnet.com)
国际先驱论坛报说,中国汽车除了存在着质量问题外,在人民币逐步升值后,中国汽车制造商还面临着工资增长和成本上涨等现实问题,从而使中国汽车出口变得昂 贵起来。中国汽车制造业联合会副主席江雷(译音)表示,“这是给我们传递的一个信息,我们不再只依靠价格优势,我们必须改进我们的技术和管理水平。”(chinesenewsnet.com)
文章称,中国汽车推迟进入美国的消息,对底特律的美国汽车制造商来说,无疑是个深受欢迎的,尤其是在美国的汽车销售正面对诸如日本等外国竞争对手的挑战, 一些汽车制造厂正面临被迫关闭,以及数以万计的美国工人已被要求提前退休之际,中国汽车制造商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对美国市场形成冲击,可能会帮助美国汽车 工人进行自我保护。这个现状也将有助于减缓两国因巨额贸易差距而引发的紧张状态,今年美国与中国的贸易赤字已达到1850亿,而且仍在继续上涨。(chinesenewsnet.com)
对于近几个来从底特律到巴黎的国际车展上所表达出的担心来说,中国汽车制造业并没有显示出它在汽车生产上所拥有的任何神奇的公式。象中国的其它行业一样, 中国的汽车制造业也已被外资企业和跨国公司的下属企业主宰,这些外资公司在中国兴建的企业首先是针对国内市场,然后再计划出口海外。 2006年初,中国吉利汽车在底特律汽车展推出的一款自主计划的家用车,曾令美国汽车业的高管们大吃一惊,从而也吊起了西方人对中国汽车的胃口。吉利汽车 当初曾宣布进入美国市场的时间,最早可在2007年实现,但现在来看似乎不太可能了。此外,它的竞争对手奇瑞汽车也已宣布,计划在明年向美国出口一款自己 设计的汽车。
(chinesenewsnet.com)
如今,无论是吉利汽车还是奇瑞汽车,都已承认打入美国市场的时间将会向后推迟。吉利汽车董事会成员劳伦斯.昂透露说,在2009年、2010年或2011 年之前,吉利汽车才会开始向美国出口汽车。而奇瑞汽车也已经两次向后推迟进入美国市场的时间,先是从2007年推至2008年,然后又从2008年推迟到 2009年。(chinesenewsnet.com)
多维社早前介绍说,吉利专为美国市场开发的车型CK Sedan在8月份举行的美国安全及排放的检测中未能通过,这势必会进一步影响吉利汽车在美国上市的时间。这款“7151 CK”是今年早些时候在底特律车展上面世的,除这款车型外还有很多相对低价位的中国汽车等待这项检测。此次失败至少使得这款车型在2009年之前是不会进 入美国市场的,吉利公司表示将会开发一款全新的中等尺寸的三厢车型。(chinesenewsnet.com)
继江铃陆风在德国遭遇碰撞门事件之后,当时在排气检测方面未达标,吉利进军美国市场的计划也被迫推迟,已对中国汽车制造业进军欧美市场造成一个“致命”的 打击。导致中国其它汽车集团都对出口变得更加谨慎起来。上海汽车集团和东风汽车集团虽然也是合资企业,但已生产出自己品牌的汽车,不过这两家公司近几个月 来已明显放慢了对外出口的计划,甚至拒绝为其进军发达国家的设定目标。(chinesenewsnet.com)
国际先驱论坛报的文章指出,即使中国汽车进军海外暂时受阻,中国的汽车业也不容被忽视,从长远来看,它仍然有着强有力的优势。中国汽车制造商拥有一大批技术熟练且工资低廉的工人,这也中国汽车进军海外的一个主要优势。(chinesenewsnet.com)
不过,中国专家和媒体提醒说,目前那些跃跃欲试美国市场的车厂,综合实力都没达到国内同类企业的前五位,从资金、产品、技术、人材等要素上看,着手进军美 国市场会更显捉襟见肘。初入美国市场如同进拉斯维加斯的赌场,看你想小赌小赢还是大赌大赢。会赔才会赢,首先得考验中国企业的赔钱能力,目前中国车厂很难 具备开拓海外市场巨额亏损的承受能力,而怕多亏钱只能小打小闹,长此难以成器。(chinesenewsnet.com)
现代汽车美国公司在1992年就损失了1.4亿美元,在1993年亏损达1亿美元,中国企业能抗得住多大的可能市场赔付风险?这就是为什么日本、韩国只有 最大的车厂才能打头阵去开拓美国市场的原因,在国内市场积累了丰厚的家底才敢闯荡国际江湖。而法国雪铁龙当年开拓美国市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至今不 提重入之事。(chinesenewsnet.com)
大中华汽车网的文章指出,中国车厂在产品层面尚未充分做好进入美国市场前的准备,过多过早宣扬中国汽车的登陆将会提前引起政治和贸易上的阻碍。尤其中国产 品的低价是靠中国工人薪酬标准低于美国工人的十几分之一基础上,而非靠技术和效率领先的情况下,美国产业、社会、政治团体会认为这不是公平竞争的结果。而 中国汽车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起步阶段除了打低价牌,别无良策。(chinesenewsnet.com)
另一方面光靠产品出口方式进入美国市场,面临可能发生政治和贸易摩擦的风险极大,对于日本和韩国在政治上尚属美国同盟国,为汽车贸易事情导致政府间纠纷的 程度已有多起。尤其是近年来美国两巨头每况愈下,已经开出了关厂裁员的猛药,在这敏感当口任何中国汽车的正式进入容易被人当作靶子射打,“没事找事”。(chinesenewsnet.com)
文章最后说,中国汽车要在国际车展上显身亮相并不难,而要在国际重要市场上立脚却是相当艰巨的任务。只有先在本国市场做强做大,有了坚强的经济后盾,才可 能在国际市场有所作为,国际上汽车“游击战”至今没有成功的先例可循,“自主品牌”企业应该先在本国市场翻盘站稳后再去进军海外市场。
在中国掀起的出口大潮中,DVD、微波炉家具、洗衣机、鞋子还有更多产品,早已杀进了欧美市场,这让美国汽车制造业越来越担心中国汽车的“入侵”。(chinesenewsnet.com)
不过,国际先驱论坛报10月17日的文章指出,尽管中国人可能会迅速寻求征服另一个重要行业的热情不断上涨,但现在看来中国汽车制造商要想开始向美国大批 出口自己设计和制造的汽车,至少还需要几年时间。早前,中国几家汽车制造商曾表示最快会在2007年在美国市场销售自主品牌汽车,但这一计划已被向后推迟 了几年。(chinesenewsnet.com)
现在,一些中国汽车制造业的高管们都承认,可能要到2020年,中国汽车才能准备好向美国这个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大批出口。(chinesenewsnet.com)
其原因是,尽管中国的制造业有一定的实力,但想制造出适合西方口味的汽车却更加艰难。即使中国的汽车可以信赖而且价格便宜,可中国汽车制造商还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其安全性、废气处理和表现水准还相距甚远,只能符合中国国内的市场标准。(chinesenewsnet.com)
其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去年一家德国汽车俱乐部对中国出口欧洲的700辆江铃陆丰SUV进行检测,其结果令中国的汽车工业监管部门受辱:得到该俱乐部20年来撞击测试的最差评分。(chinesenewsnet.com)
中国吉利汽车集团国际金融负责人劳伦斯.昂(Lawrence Ang)指出:“绝大多数正准备向国外出口的中国汽车公司,现在都已经变得小心谨慎了,因为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工作。”(chinesenewsnet.com)
据多维社了解,国际先驱论坛报所提到的陆丰越野车撞击测试,指的就是曾经轰动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双碰门”事件。2005年7月4日陆风第一批200辆越野 车进入欧洲市场后,很快销售一空,并引起了欧洲舆论的广泛关注。但是一场轩然大波也由此产生。德国全德汽车俱乐部(ADAC)发表一纸碰撞测试声明,称其 对陆风车进行了一次碰撞测试,结果是陆风车“安全性能极差”。(chinesenewsnet.com)
“碰撞门”事件发生后,中国的一些自主品牌企业负责人都纷纷表示不满,认为这是一个“阴谋”,是欧洲某些厂家害怕中国有竞争力的产品进入而有意设置的陷 阱。不过,中国业界专家却客观地指出,“我们对ADAC的做法挑不出什么毛病,因为他们对其他的产品也是采取同样的做法。”(chinesenewsnet.com)
据了解,在欧美市场上,类似于ADAC的做法很是普遍。由于西方的汽车工业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竞争体系,也形成了一套独立于强制性检测法规之外的更严格的非强制性检测标准,因此,新进入的品牌会受到比其他地区更大的制约。(chinesenewsnet.com)
中国业界专家指出,对于目前已经或正在筹备出口欧美的自主品牌企业来说,如何达到当地市场更为严格的非强制性法规标准,比去论证是否是“阴谋”更为重要, 因为在欧美市场,消费者对于这类非强制性的检测、调查结果非常认同,如果检测、调查结果不理想,将会对销量以及日后的生存产生极大影响。美国消费者非常认 同有关“汽车质量满意度”方面的调查结果,如果满意度调查排名不理想的话,大量消费者会主动地放弃购买。
http://photos.chinesenewsnet.com/Duowei/2006/09/Duowei_2006_9_28_19_58_4_613_613.jpg 中 国吉利汽车正考虑在美国建分厂(图文1) 图爲中国吉利汽车有限公司的组装线。该公司创始人和董事长李书福9月28日透露说,吉利汽车正在考虑在美国开设分厂事宜。据悉,目前共有三家中国汽车公司 欲在美国建分厂,除了吉利汽车外,还有奇瑞汽车公司和南京汽车公司。(路透社) |
国际先驱论坛报说,中国汽车除了存在着质量问题外,在人民币逐步升值后,中国汽车制造商还面临着工资增长和成本上涨等现实问题,从而使中国汽车出口变得昂 贵起来。中国汽车制造业联合会副主席江雷(译音)表示,“这是给我们传递的一个信息,我们不再只依靠价格优势,我们必须改进我们的技术和管理水平。”(chinesenewsnet.com)
文章称,中国汽车推迟进入美国的消息,对底特律的美国汽车制造商来说,无疑是个深受欢迎的,尤其是在美国的汽车销售正面对诸如日本等外国竞争对手的挑战, 一些汽车制造厂正面临被迫关闭,以及数以万计的美国工人已被要求提前退休之际,中国汽车制造商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对美国市场形成冲击,可能会帮助美国汽车 工人进行自我保护。这个现状也将有助于减缓两国因巨额贸易差距而引发的紧张状态,今年美国与中国的贸易赤字已达到1850亿,而且仍在继续上涨。(chinesenewsnet.com)
对于近几个来从底特律到巴黎的国际车展上所表达出的担心来说,中国汽车制造业并没有显示出它在汽车生产上所拥有的任何神奇的公式。象中国的其它行业一样, 中国的汽车制造业也已被外资企业和跨国公司的下属企业主宰,这些外资公司在中国兴建的企业首先是针对国内市场,然后再计划出口海外。 2006年初,中国吉利汽车在底特律汽车展推出的一款自主计划的家用车,曾令美国汽车业的高管们大吃一惊,从而也吊起了西方人对中国汽车的胃口。吉利汽车 当初曾宣布进入美国市场的时间,最早可在2007年实现,但现在来看似乎不太可能了。此外,它的竞争对手奇瑞汽车也已宣布,计划在明年向美国出口一款自己 设计的汽车。
http://photos.chinesenewsnet.com/Duowei/2006/09/Duowei_2006_9_28_20_0_41_763_524.jpg 图爲中国吉利汽车有限公司的组装线。该公司创始人和董事长李书福9月28日透露说,吉利汽车正在考虑在美国开设分厂事宜。据悉,目前共有三家中国汽车公司欲在美国建分厂,除了吉利汽车外,还有奇瑞汽车公司和南京汽车公司。(路透社) |
如今,无论是吉利汽车还是奇瑞汽车,都已承认打入美国市场的时间将会向后推迟。吉利汽车董事会成员劳伦斯.昂透露说,在2009年、2010年或2011 年之前,吉利汽车才会开始向美国出口汽车。而奇瑞汽车也已经两次向后推迟进入美国市场的时间,先是从2007年推至2008年,然后又从2008年推迟到 2009年。(chinesenewsnet.com)
多维社早前介绍说,吉利专为美国市场开发的车型CK Sedan在8月份举行的美国安全及排放的检测中未能通过,这势必会进一步影响吉利汽车在美国上市的时间。这款“7151 CK”是今年早些时候在底特律车展上面世的,除这款车型外还有很多相对低价位的中国汽车等待这项检测。此次失败至少使得这款车型在2009年之前是不会进 入美国市场的,吉利公司表示将会开发一款全新的中等尺寸的三厢车型。(chinesenewsnet.com)
继江铃陆风在德国遭遇碰撞门事件之后,当时在排气检测方面未达标,吉利进军美国市场的计划也被迫推迟,已对中国汽车制造业进军欧美市场造成一个“致命”的 打击。导致中国其它汽车集团都对出口变得更加谨慎起来。上海汽车集团和东风汽车集团虽然也是合资企业,但已生产出自己品牌的汽车,不过这两家公司近几个月 来已明显放慢了对外出口的计划,甚至拒绝为其进军发达国家的设定目标。(chinesenewsnet.com)
国际先驱论坛报的文章指出,即使中国汽车进军海外暂时受阻,中国的汽车业也不容被忽视,从长远来看,它仍然有着强有力的优势。中国汽车制造商拥有一大批技术熟练且工资低廉的工人,这也中国汽车进军海外的一个主要优势。(chinesenewsnet.com)
不过,中国专家和媒体提醒说,目前那些跃跃欲试美国市场的车厂,综合实力都没达到国内同类企业的前五位,从资金、产品、技术、人材等要素上看,着手进军美 国市场会更显捉襟见肘。初入美国市场如同进拉斯维加斯的赌场,看你想小赌小赢还是大赌大赢。会赔才会赢,首先得考验中国企业的赔钱能力,目前中国车厂很难 具备开拓海外市场巨额亏损的承受能力,而怕多亏钱只能小打小闹,长此难以成器。(chinesenewsnet.com)
现代汽车美国公司在1992年就损失了1.4亿美元,在1993年亏损达1亿美元,中国企业能抗得住多大的可能市场赔付风险?这就是为什么日本、韩国只有 最大的车厂才能打头阵去开拓美国市场的原因,在国内市场积累了丰厚的家底才敢闯荡国际江湖。而法国雪铁龙当年开拓美国市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至今不 提重入之事。(chinesenewsnet.com)
大中华汽车网的文章指出,中国车厂在产品层面尚未充分做好进入美国市场前的准备,过多过早宣扬中国汽车的登陆将会提前引起政治和贸易上的阻碍。尤其中国产 品的低价是靠中国工人薪酬标准低于美国工人的十几分之一基础上,而非靠技术和效率领先的情况下,美国产业、社会、政治团体会认为这不是公平竞争的结果。而 中国汽车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起步阶段除了打低价牌,别无良策。(chinesenewsnet.com)
另一方面光靠产品出口方式进入美国市场,面临可能发生政治和贸易摩擦的风险极大,对于日本和韩国在政治上尚属美国同盟国,为汽车贸易事情导致政府间纠纷的 程度已有多起。尤其是近年来美国两巨头每况愈下,已经开出了关厂裁员的猛药,在这敏感当口任何中国汽车的正式进入容易被人当作靶子射打,“没事找事”。(chinesenewsnet.com)
文章最后说,中国汽车要在国际车展上显身亮相并不难,而要在国际重要市场上立脚却是相当艰巨的任务。只有先在本国市场做强做大,有了坚强的经济后盾,才可 能在国际市场有所作为,国际上汽车“游击战”至今没有成功的先例可循,“自主品牌”企业应该先在本国市场翻盘站稳后再去进军海外市场。
前一篇:北京英文牌子让人啼笑皆非
后一篇:玩儿命的决斗